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单元测试卷内容摘要:
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小农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消灭剥削阶级,建立公有制 19.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 族自治区,下列表述不 正确的是 ( ) A.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 B.能够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C.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D.能调动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0. 1954 年 12 月 19 日。 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时说: “ 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 政协是全国各民 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 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同年 12月 21日至 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 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这表明 ( ) A.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开始建立 D.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21.俞可平在《 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写道: “ 中国共产党把 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 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 ” 其中 “ 根本政 治追求 ” 的根本体现是 ( )2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一国两制 ” 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成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 一国两制 ” 制度 23.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D.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 24.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上海一个资本家这样说: “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 „„ 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 你认为对该资本家的改造方式是 ( ) A.参加生产合作社 B.没收资 本 C.实行公私合营 D.成立股份公司 2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会议是 ( ) A.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 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二、非选择题 (共 50 分 ) 26.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单元测试卷
相关推荐
2、16 日盛花,6 月 10 日成熟,此时正是京早生、111 两个早熟桃开始上市之时,由于早沙红个头大、色泽好,自然价钱高得多,在京津市场售价 7公斤。 4、抗逆性强该品种在华北大部分地区表现较好,尤其在冀中地区,对早春干旱、风沙、严寒等都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000 年冬连降大雪,出现十几年来最低温度,其它桃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但早沙红桃生长结果良好。 5、栽培要点该桃为高产品种
是指 ( ) 二、非选择题 (共 52 分 ) 13.(20分 )中美两国的友好合作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是回顾 l949年后中美关系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它是一段艰难和曲折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1972年 2月 21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了,美国总统乘 坐 的飞机在北京着陆。 他走下舷梯后第一时间主动和周恩来握手。 周恩来说: “ 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
(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综合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 一个中心 ” 是指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党的建设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 6.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
2、含量明显高于“辽伏”和“贝拉”。 “泰山早霞”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果糖、蔗糖和葡萄糖,而有机酸以苹果酸含量最高,表现出了酸甜适口,香味浓的风味品质。 苹果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 11 种优势农产品之一,是我国华北及西北地区农村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苹果生产的品种构成比例不合理,早熟品种占的比例不到5%,而生产上采用的早熟苹果品种存在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早熟苹果品种的发展。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10.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 , 其中有 : “ 林则徐说 : 我销 ;康有为说 : 我变 ; 孙中山说 : 看我的。 ”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 A.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 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