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1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10.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 , 其中有 : “ 林则徐说 : 我销 ;康有为说 : 我变 ; 孙中山说 : 看我的。 ” 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 A.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 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 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解析: 选 A。 材料反映的事件分别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康有为推 动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这些活动都是救国道路的探索。 11. (2020年 6月广东 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国民党 D. 光复会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岳 麓教材必修 Ⅰ 第 60页明确提到 1905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2. (2020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Ⅰ )1913 年 , 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 , 老农询问其国籍 , 某称 “ 予中华民国人也 ”。 老农 “ 忽作惊状 ,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 , 老农茫然惶然 , 连声说 : “ 我非革命党 , 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 )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解析: 选 C。 据题意很容易排除 A项;结合题干的时间 “ 1913年 ” ,此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 “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据老农 “ 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 ”“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 等信息,易看出是辛亥 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而非表达农民阶级对辛亥革命不支持,故排除 D项,选 C。 13. “ 百折不回 , 十七次铁血精神 , 始有去年今日 ; 一笔勾尽 , 四千年帝王历史 , 才成民主共和。 ” 这副对联创作的时间应该为 ( ) A. 1911 年 B. 1912 年 C. 1946。岳麓版历史必修1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2、含量明显高于“辽伏”和“贝拉”。 “泰山早霞”的可溶性糖主要有果糖、蔗糖和葡萄糖,而有机酸以苹果酸含量最高,表现出了酸甜适口,香味浓的风味品质。 苹果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 11 种优势农产品之一,是我国华北及西北地区农村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苹果生产的品种构成比例不合理,早熟品种占的比例不到5%,而生产上采用的早熟苹果品种存在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早熟苹果品种的发展。
(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综合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 一个中心 ” 是指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党的建设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 6.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
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小农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消灭剥削阶级,建立公有制 19.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 族自治区,下列表述不 正确的是 ( ) A.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权力 B.能够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C.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的主要表现是( )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 剥削和压迫 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 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①②的表述符合题意。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
“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 —— 马克思 材料二: “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 1)这是马克思评俄国在哪一次战争中 得到的好处。 ( 2)其 “ 好处 ” 有哪些。 拓展与探究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 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园林,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
l:。 材料二 20世纪 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 “ 一五 ” 计划的什么特点 ? (2)依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 “ 一五 ” 计划的两大任务。 拓展点 新中国的发展 11. “ 中国梦 ” 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 ,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 “ 中国梦 ” 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