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D.①②③④ 24.《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 ”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25.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 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26.“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旨意与此相似的是 ( ) A.商鞅“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 B.汉文帝“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C.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2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 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28.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 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29.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 亡。 ”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 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 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 3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二、材料分析题( 31题 19分, 32 题 16 分, 33题 5分,共 40分) 31.(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 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 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官奴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 国家的起源》 材料三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 人民版教材 材料四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 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 因为 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