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20xx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的物质基础。 —— 摘编 自《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状况及影响比较》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 (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及影响。 ( 12分)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 ( 5分) 【答案】( 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生产力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治腐败助推;君主专制的强化;特权阶层的推动。 ( 1点 2分,任意 4点 8分) ( 2)特点:由贵族地主和乡绅带动;获得政府的支持;持续时间长;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 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 ( 1点 2分,共 8分) 影响:适应了近代社会转型需要;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 ( 1点 2分,共 4分) ( 3)土地流转要依法、有序进行;土地流转要适应近代化需要;土地流转要兼顾多方利益;土地流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 1 点 2分,答对 3点即可得 5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解析】此题以中国明代和英国近代土地流转为切人点,以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和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问,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快速形成思路、组织答案。 可从根源、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等角度作答。 第 ( 2)问,解答特点应紧扣材料提取信息,从原因、时间、所有制变化等角度分析,解答影响可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 第( 3)问,解答认识,应从宏观上把握所有材料,找其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教训,可从法律化、近代化、多样化、多方利益化等方面人手。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l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6年 左宗棠 建立福州船政局。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 前往美国、欧洲。 1875年 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年 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 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5年 清政府新设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 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901年 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 1903年 清政府正式设立了 商部。 商部在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 随后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2年 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一镇,约 12500人。 后进一步扩编成北洋新军 6镇。 1903年 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由于庚子赔款后政府财政紧拙,结果清末改革中的留 学生计划犬都留学日本。 至 1907年,留日学生总数达一万五千人。 1905年 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卑 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究政。 1911年 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责任内阁。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又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两项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如下: 变化一:清政府逐渐废除科举制。 ( 2 分)说明:科举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西学传播和新式学堂的兴办;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各种实用人才。 (任意 1 点 2 分, 2点 4分) 变化二:清政府由重农抑商到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 2 分)说明: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的需要;列强经济侵略加深;遏制革命以挽救统治危机。 (任意 1点 2分, 2点 4分) 变化三:清 政府由进行器物变革到进行制度变革。 ( 2 分)说明:列强侵略加深;清政府自身统治危机加深;立宪派推动。 (任意 1点 2分, 2点 4分) 变化四:晚清留学生由留学欧美为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 ( 2分)说明:日本距离中国近;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政府财政更加困难。 (任意 1点 2分, 2点 4分) 变化五: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2分)说明:《辛丑条约》规定;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适应清政府统治的需要。 (任意 l点 2分, 2点 4分) (取以上任意两个变化即可) 【试题解析】此题以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为切人点 ,来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提炼和解读信息能力。 注意紧扣材料先找出不同,由此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并逐项说明即可。 请考生在第 4 4 4 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 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的武装兼并与混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现象不仅导致百姓饥饿,就连军队也无粮 食可以充饥。 此种状况致使汉朝以人口为基础,以货币纳税的税收制度形同虚设,“钱贱物贵”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 204年,曹操进行税收制度改革。 规定税收内容分为田租和户调。 曹操下令,赋税的承担者不仅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的多少和户口分别缴纳田租和户调,不允许有游离于税收征纳之外的优惠阶层存在,不允许豪强者转嫁税收负担。 —— 摘编自蔡昌《动荡时期的创新与冲突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变迁》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曹操税制改革的背景。 ( 9分)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