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20xx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内容摘要:

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混合时,生铁中的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残渣的主要成分是碳. 故选: D. 【点评】 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的含碳量低一些,但是都含有碳,要注意理解. 9.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中 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 C. LiMnO2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 【解答】 解: A、该反应中 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由 0价变成 了 +1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B、 M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C、 LiMn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因此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要注意理解. 10.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结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 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分子运动加快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了 D.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 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水变成蒸气时,由于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数目没有增减.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3O2 2X+6H2O,则 X的化学式为 ( ) A. NO B. N2 C. NO2 D. N2O 【考点】 质量守恒定 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 X的化学式.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 2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1 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0、 1 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分子中含有 6个氮原子,则每个 X分子由 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N2.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用燃烧的方法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 行分析; C、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紫色石蕊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 A错误; B、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棉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B正确; C、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正确; D、取样品,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现象 不同,可以鉴别,故 D正确. 故选: A.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4.如图是 X、 Y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X是金属元素 B. Y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X和 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D. X、 Y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 ≥4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 解: A、 X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 12,为镁元素,为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 Y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 X元素为镁元素, Y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 17,为氯元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个电子而形成带 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个电子而形成带 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X、 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 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下列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石灰水与稀盐酸 B.铜与硝酸银溶液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