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xx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内容摘要:
于某些脂质的合成 D. 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 ,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 ⑨ ,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 ④ 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 ① 、 ③ ,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 ② 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 体,即 ④ 和 ⑦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 和 ⑥ 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8个 DNA分子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36.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Ee,如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子细胞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示意图,据此可以判断 ( ) A.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 B.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细胞基因型有 ABe、 aBe、 AbE C.细胞中, 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O2 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 叶片的生理指标 (见下表 )。 下列分析 不 正确的是 ( ) A. 光强大于 140 μmolm - 2s - 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 CO2全部进入 叶绿体 B. 光强小于 1 255 μmolm - 2s - 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 光照强度 C. 森林中生产 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38. 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 CO2浓度下的 CO2净吸收速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 B在浓度大于 10010 ﹣ 6后,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两种植物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酶的不同 C.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将植物 A和植物 B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植物 B正常生活时间长 D.两条曲线交叉点代表植物 A和植物 B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 39.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 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为在 一定 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 合作用速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 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 够产生 ATP的部位是细胞质 基质和线粒体 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 5mg/( 100cm2•小时) 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 c点光照下 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 100cm2叶片一昼夜中 CO2的净吸收量为175mg 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 和 30℃ .若将 温度提高到 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不变),则图中 b点将右移, c点将下移 ( ) 为生产者的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NA分子 , DNA的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则该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是( ) 利用光学显微镜看到 菠菜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具有 两 层膜结构 ,颜色从下到上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C. 丙同学用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检测不出蛋白质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经苏丹 Ⅲ 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颗粒 TtRr,他有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 A1和 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 B1 和 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 C1和 C2。 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1和 A C1和 C2 B. 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遗传信息相同的是 A1和 A C1和 C2 C.核 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 A1=A2=B1+B2=C1+C2 D.染色体数的关系式是 A1+A2=B1+B2=C1+C2 43. 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 Na+ 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 Na+ 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 错误 . . 的是 ( ) A. Na+ 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 Na+ 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乙图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①、②、④阶段均产生少量能量 B. 水参 与第④阶段的反应,该反应发生在乙图中的 b处 C. 人体细胞分解等量的葡萄糖,③阶段释放 CO2的量是⑤阶段的 1/3 D. ①、⑤分别发生在乙图中的 a、 c处 (含 4条染色体 )的分裂示意图,①~⑥代表细胞。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细胞①中有 8条染色体 B.细胞③有 2个基因 B C.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 D.细胞⑤的基因型为 a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 a,则背光侧为 b ,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为 c,则远地侧为 d 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Ⅰ 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某二倍体生物 细 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自然状况下该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只发生在 a段 B.从 a 段的起点开始,到 b 段的终点为止,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 b段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D. a、 b段均出现过一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 48.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 HVA)导入小麦,筛选出 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旱性 T植 株(假定 HV。山东省威海市20xx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相关推荐
数最高,名正言顺的成为学生会主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 考查点是 对句子翻 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苟:随便
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0, (C) 1, D. 1,3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100 分 ) 注意事项: 1.请用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每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要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2.不在指定答题位置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二
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 该条约旨在 A.维护日内瓦会议精神 B.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C.建立亚洲版的“北约”组织 D.推动东南亚地区民族解放运动 第 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 36 题 ~第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 42 题 ~第 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40. (2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爬行类能产有卵壳的大型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卵外没有卵壳保护; C错误; D、爬行类能产有卵壳的大型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卵外没有卵壳保护;两栖动物要经过变态发育,而爬行动物的发育无变态现象。 D错误。 故选: B 【考点定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爬行类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 ,但分属无脊椎动物的两个类群。
S2=1: 10,则在小活塞上的力是 F1=10N 时,在大 活塞上能举起 ______ N 重的物体. (3)“奥运火 炬登珠峰”开创了奥运火炬传递的历史先河.火炬进发珠 峰,“高原反应”是队员们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之一,“高原反应”与 气压有关,高度越高,气压 ______,沸点 _________,所以队员们也要随身携带高压锅。 (4)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 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