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感性非言语发声的具身反应_图文内容摘要:

对情感性非言语发声的具身反应_图文 情感性非言语发声的具身反应of 961、 具身情绪的观点2、情感发声的产生导致相关的面部行为3、听到情感发声会激起相关的面部行为和主观状态4、抑制对声音的面部反应会干扰情绪性加工和反应过程假设我们首先研究了几种发声和一系列不同的面部肌肉组合来研究是否离散的情绪声音参与匹配面部行为。 在研究 1中,我们预期当听到高兴地笑声、恶心的声音、悲伤的哭泣和愤怒的咆哮是会激活与情感一致的面部行为(假设 1),而且,当发声时这些行为还会出现(假设 2)。 我们还预期当听到与实际发声时相一致的情感声音时,面部行为仍会出现(假设 3)。 在研究 2中,我们预期不同的情感性响声都能够激活听者相应的情绪状态(假设 4)。 以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对非言语和言语声音会产生积极或消极反应但是我们的研究是第一次去探讨特定的情感。 我们还预期面部反应和主观反应存在正相关(假设 5)。 接着,我们研究了干扰发声的面部行为是否会影响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加工和主观反应程度。 在研究 3中,我们预期能够自发的将面孔与最初声响匹配的被试会更强烈的注意那个刺激,而忽略了呈现的与其面部不匹配的响声(假设 6)。 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干扰面部表情会影响对面部表情的加工,富有情感的面部图片能够促进与图片一致的声音的加工。 最后,在研究 4中,我们预期阻碍听者对厌恶声响的面部匹配会破坏相应情感状态的激活(假设 7)。 据我们所知,这将会是情感表情的跨通道匹配会影响相应的主观反映第一个证据。 实验 1先让被试听一段录音(四种情感: 要求被试重复该录音,在此过程中,通过隐藏的摄像机来记录被试的面部表情。 三个预期: 1、听到表达情感的声音时,被试会产生相应的面部表情。 2、当他们重复这些声音时,同样会产生相应的面部表情。 3、两个任务之间存在有效的相关。 被试:40名荷兰大学的女生材料:专业人员录制的五种声音( 耳机和耳麦。 面部活动的测量 :通过 出四种情感的 下图)实验过程:先让被试听一段剪辑过的中性录音,并重复,为了集中被试的注意力,每一个单元之后要求被试对该录音的激活水平,效价等作出判断。 之后随即呈现情感性录音(四种情感:并要求被试尽可能一样的重复该录音。 结果 :复测验方差分析交互作用显著。 之后进行主效应分析也显著。 1、被试在发音的过程中比听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皱眉行为。 2、 in 3、 10 : 1、被试在发音的过程中比听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皱鼻子及提上嘴唇行为。 2、 U 9、 10 in 3、 10 10 1、被试在发音的过程中比听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嘴角上扬的行为。 2、 U 12 in 3、 1、被试在发音的过程中比听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嘴角下降的行为。 2、 U 15 in 3、 论1、在被试听和重复刺激声音时,都会产生相应的面部表情,这支持了假设 1、 最初加工刺激时,面部表情越频繁,那么在后期重复声音刺激时,面部表情也越多。 这支持了假设 在实验 2中,我们试图寻找能够证明假设 1(我们预期当听到高兴地笑声、恶心的声音、悲伤的哭泣和愤怒的咆哮是会激活与情感一致的面部行为)的进一步证据。 我们预期:即使不要求被试重复该声音,也能够产生相匹配的面部反应。 我们还要验证假设 4:无论发声与否,都能激活他们的情绪状态。 最后我们收集被试的情绪自我报告,通过检验面部活动与情绪自我报告的关系来验证假设 5(面部反应和主观反应存在正相关)。 被试:40名不同于实验 1的荷兰大学的女生材料:同实验一。 面部表情:同实验一。 情绪的自我报告: 0( at 10( 种情绪:“ I ; “ I ; “ I ; “ I ”实验步骤被试要周期性的报告他们的实验感觉,被试要尽可能准确的报告这些项目。 首先,被试完成一个主观问卷的基线调查,随后呈现一个中性声音,接着是以随机顺序呈现的生气、厌恶、高兴和伤心等刺激片段。 每个声音片段被试会相继听两遍。 听完声音片段后,被试会在激活的情感维度和效价两个方面对录音进行评估,接着做一个主观幸福感的问卷。 在每个刺激片段之间,被试会有 1分钟的休息时间,休息期间被试要执行一个不相关的情感中立的拼图任务。 完成所有的声音片段后,被试要提供人口学的信息,而且会询问他们对于这个实验目的的观点。 接着会询问被试并给他们收回进一步分析的录像片段的机会。 结果关于自我情感报告和面部反应的分析。 比于听其他的声音,被试在听愤怒的声音时报告更高的愤怒水平。 在面部反应方面的得分上情绪刺激的主效应显著。 相比于其他声音,被试听到咆哮的怒吼声时,皱眉的次数更多。 愤怒的刺激组内, 10。 情绪刺激的主效应显著。 相比于听其他的声音,被试在听厌恶的声音时报告更高的厌恶水平。 在面部反应方面的得分上情绪刺激的主效应显著。 相比于其他声音,被试听到厌恶的刺激声时,痛苦表情的次数更多。 在厌恶的刺激组内, 0的频次与自我报告的厌恶水平有正相关的趋势(P=比于听其他的声音,被试在听愉快的声音时报告更高的快乐水平。 在面部反应方面的得分上情绪刺激的主效应显著。 相比于其他声音,被试听到欢笑声时,微笑的次数更多。 在快乐的刺激组内, U 15在被试自我报告的伤心水平的得分上情绪刺激的主效应显著。 相比于听其他的声音,被试在听哭声时报告更高的伤心水平。 在面部反应方面的得分上情绪刺激的主效应显著。 相比于中立和厌恶的声音,被试听到哭声时 快乐组相比有出现显著差异的趋势( P=在愤怒的刺激组内, 论在实验 2中,我们考察了在参与者缺少关于真正发声的指令时听到情感发声是否会激活相应的面部运动。 我们还研究了是否这些声音能够影响听者的自我报告情感,预期的面部反应和主观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这些结果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我们的假设。 与实验 1的结果相同,大多数预期的面部反应被重新观察,结果支持假设 1并且排除了这些行为仅仅是作为去复制这些声音这个外显目标的功能。 然而,通过实验 1和2在听力得分上的比较,实验 2在相关行为上的频率明显偏低。 实验 1上的高分可以认为是被试在复制声音之前更活跃的模仿过程。 不同的刺激模模块间还有明显的 如,观察到 个片段预期会有最高的活动)和厌恶片段(预期没有活动)间没有显著差异。 这个观察结果支持 1978)的面部原型理论,然而,这个理论指出,绝大多数会出现在悲伤原型的 此, 结起来,前两个研究支持了对非言语情感发声的加工会产生对面部行为和主观状态的模仿的假设。 总之,这个研究中提到的相关模型说明 面部动作更多地关注某种情感的原型表情,而且与主观情感有强烈的联系 ( 001)。 然而,从具身化观点看可能被预测的这些相关并没有阐明是否这些面部行为真的影响了听者对这种声音的加工和反应方式。 我们在接下来的两个研究中(实验 3和 4)研究这些议题。 实验 3被试: 53名荷兰大学的女生。 材料: 20段录音每个长 11500个录音都是同一个人的哭声和笑声整合的声音,有一半是先哭后笑,另一半是先笑后哭。 呈现顺序,如图所示。 测量测量被试的主观情绪感受。 通过自我报告的方法,报告 1=at 7=,还有一个指示一般唤醒水平(放松)的条件,两个一般项目(积极和消极)。 实验者要求被试用一个 7级评分表来评估他们认为任务的困难程度,“ I to be (1 7 I to be (程序首先被试被告知他们将会听到一系列的录音,每段录音都包含了笑声和哭声。 声音的性质将会通过如图 2图形进一步向他们解释(但是没有时间轴,被试永远不会告知刺激的时长)。 要求被试在感知到情感的转变时立即用优势手按下计算机键盘的空格键。 被试可以无限次的重复练习实验。 当被试熟悉了这个程序后,实验者要求,不受抑制组,被试在实验反应过程中用他们的非优势手抓住钢笔并给予轻柔的稳定的压力(见图 3a)。 在抑制组,指导参与者用牙齿咬住钢笔的末端并用嘴唇包住钢笔(见图 3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