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病毒病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毒的积累。 四、培育壮苗,严把定植关育苗须加强温度,温度管理,严防幼苗疯长,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抗逆性,移栽时,凡感染病毒的苗子一律淘汰,以免定植成为病毒病的传染源,秋季栽培时为避免定植时伤根传染病毒病,可进行直播。 五、消灭蚜虫蚜虫是传染病毒病的重要媒介,病毒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蚜虫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及早防治蚜虫病毒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挂银灰膜驱避蚜虫,还可用 溴氰菊酯或连灭杀丁乳油 20003000 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 2500 倍液交替喷雾防治,连喷34 次,间隔 710 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用防虫网进行栽培。 六、减少接触传毒病毒病可通过植物 3、伤口传毒,因此在栽培上应当加大行距,实行吊秧栽培,尽可能减少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 农事操作应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 对早熟西葫芦不需打杈,避免造成伤口传毒。 七、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早衰西葫芦秧苗早衰极易感染病毒病,在栽培中必须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缺水脱肥。 在高温季节可适当多浇水,降低地温,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遮阴降温防止秧苗早衰,抗病能力减弱。 八、药剂防治苗期喷施 83 增抗剂 100 倍液,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可喷施 20病毒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抗毒剂 1 号 300 倍液,或 1000 倍高锰酸钾溶液,或 20106 的萘乙酸,每 710 天一次,连喷 34 次,以上药液可交替使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