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冶建设质量、职业健康及安全环境管理制度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管理 合同管理 项 目 竣工验收 项 目 保修 期 管理 支持性过程 机械设备管理 监测设备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文件管理 记录管理 顾客 投标承包要求 顾客 满意 质量验收 图 2: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模式图 持续改进 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公司按照标准 的要求编制并保持《管理手册》,其内容包括: a) 明确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及适用范围,对于删减的细节和理由见 ; b) 明确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查询途径; c) 阐述管理体系各过程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件控制 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管理程序》,对文件编制、评审、审批、发放、更新、标识、获取、保持、作废等要求作出了规定。 控制的内容包括: a) 文件发布前必须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b) 企业发展管理部 每年组织文件评审,确认其适宜性,必要时予以修订,文件更改需再 次批准; 管理方针 策划 实施和运行 检查与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状态得到识别; d) 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都能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 文件应清晰,易于识别;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发放; g) 对有法定要求或积累知识所保留的作废文件,为了防止其非预期使用,必须标识,并隔离存放。 记录控制 公司建立、实施并保持《记录管理程序》,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职能部门、分(子)公司、项目部应建立并保持与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以便提供管理体系运行 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记录。 记录应保持准确、清晰,易于识别、检索和追溯。 5 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 董事长 郑重承诺:建立、实施、保持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董事长 承诺的有效性证据通过以下活动获得: a)通过各种有效的内部沟通方式,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及对公司发展和成功的重要性; b)主持制定并批准、发布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 管理 方针(见 ); c)组织制定管理体系目标、指标(见 ); d)进行管理 评审(见 ); e)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资源的获得(见第 6 章)。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公司以增强顾客满意为首要目标,首先了解和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通过评审转化为合同、方案等文件中的相关规定,以确定顾客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见 ),通过准确传达沟通,在施工阶段、交付后保修阶段全过程履行承诺,并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情况(见 )。 管理方针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针为: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珍视员工安康 诚信守法 超越自我 铸造时代精 品 释义: a)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诚信为本,认真履行合同,对每一项工程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向顾客提供完美的服务和品质优良、环保、安全的一流建筑精品。 b) 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全方位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和人民利益的关心;以人为本,搞好安全生产,降低风险伤害,关心员工职业健康,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c) 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循 PDCA 管理模式, 通过定期监控,实现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 公司管理效能的持续提高,实现公司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宝冶建设”品牌信誉的提升、产业发展空间的拓展以及公司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通过管理评审评价方针的适宜性,必要时予以修订。 公司通过培训、媒体和网站宣传等形式,层层传达至全体员工并理解,同时被公众和相关方所获取。 策划 目标和指标 质量目标编制依据 在公司管理方针的框架上建立公司的质量目标,至少包括: —— 工程质量指标; —— 工程创优目标; —— 质量管理目标; —— 合同履约目标 ; —— 顾客满意程度。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指标编制依据 —— 公司管理方针; —— 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 相关方期望和要求; —— 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 技术的先进性及可选方案; —— 公司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 目标、指标尽可能具体可测量。 公司每年评审和确定年度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在每年初以行政文件形式发布。 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分别依据公司年度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各自的目标和指标。 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制定目标、指标应体现对本单位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项目部通过项目施工策划,结合本项目特点确定本项目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 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项目部每季度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正常情况下公司每年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评审一次,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调整相应的目标和指标。 体系策划 董事长 负责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 总要求和制定的目标、指标,同时还应确保对管理体系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保持体系的完整性,使其符合标准要求和公司的实际情况。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因素管理 规定 》和《危险源管理 规定 》,对与施工生产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所有影响环境因素和可能涉及人员安全及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建立《环境因素台 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台帐》、《重大危险源清单》。 安全工程部 作为主管部门,每年组织评审环境因素、危险源的充分性,评价后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如有变化及时更新。 所有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都应规定措施来消除或控制。 安全工程部 、 检修产业部 、人力资源部、 办公室 、技术中心应协助 安全工程部 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职能部门、分(子)公司、项目部也应识别其控制的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经评价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并对其进行控制。 评价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社区关注程度、法规符合性、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等。 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必须覆盖公司施工生产活动、产品、服务的所有过程的各个方面,同时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应考虑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的 八 个方面包括:向大气排放、向水体 的 排放、 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 、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识别危险源应考虑的六个方面包括: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心理、生理 性的、行为性的、其他方面的。 识别危险源还应考虑: a) 作业活动中常规的、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c) 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设备和设施可能造成的伤害。 建筑业常见的重大 伤害 一般有 以下 因素: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电击伤害、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烫伤、坍塌、职业病及其他疾病。 对识别的危险源通过风险评价进行分级,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控制。 评价时应考虑: a) 该项活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b) 人体暴露在该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后果。 法规和其他要求 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程序》,规定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收集、辨识、 评价、更新和获取渠道;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识别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为进行合规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依据。 管理方案 安全工程部 负责提出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目标和 指标的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每年度评审一次。 分(子)公司、项目部依据公司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制订一个或多个旨 在实现本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 管理方案内应规定实现目标和指标的: a) 职责和权限; b) 所需的资源、方法、措施和时间表。 当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目标和指标调整、更新、修订时,相应的管理方案也需调整、更新 、修订,确保方案的适宜性。 职责、权限与沟通 职责和权限 董事长 规定公 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以及高级领导层、职能部门、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通过学习文件和建立责任制等形式逐级传达到全体员工,使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 分(子)公司、项目部的管理结构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明确职能分工及管理体系职责。 管理者代表 董事长 指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权其负责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其职责和权限如下: a) 在 董事长 领导下,负责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b) 向 董事长 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 确保在整个 公司内提高对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 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董事长 指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授权其负责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其职责和权限如下: a) 在 董事长 领导下,负责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职业健康、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 向 董事长 报告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体系运行和改进需求和改进建议; c) 负责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各分(子)公司经理指定一名或二名管理者为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 系的经理授权者,负责本单位实施和保持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信息交流 公司建立、实施、保持《信息交流管理 程序 》,规定公司内部、外部信息交流的渠道、方式、处理时限等要求。 通过公司局域网、外部互联网、各种通讯手段以及各种会议、文件、培训和面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畅通。 对外部相关方的信息应及时接收、处理和给予答复,并记录。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管理程序》规定了在产品实现过程不同阶段与顾客沟通的方式、渠道和处理 要求。 通过选举产生员工代表,并通报相关方。 员工代表收集、传递员工的愿望和要求,代表员工与各层管理者进行协商处理。 员工应参与和协商的事项包括: a)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修订与评审; b) 参与商讨 影响 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 如引入新的或改进的设备、原材料、技术、程序或工作模式等; c)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策划和事故的调查处理等; d) 使员工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以及谁是最高管理者指定的管理者代表。 管理评审 总则 为确保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公司建立、实施、保持《管理评审管理程序》,对评审的组织、输入、议程、输出、改进决定及其验证、记录等明确控制要求,管理评审由 董事长 主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且两次评审的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 当公司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根据需要适时追加评审。 评审输入 在管理评审前,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总结分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由 企业发展管理部 汇总形成输入资料。 评审输出 由 企业发展管理部 负责形成管理评审决议,并 组织实施和验证。 6 资源管理 资源提供 公司 为实现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保证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保证满足顾客、主要相关方和员工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 做到: a) 有适应性地识别需提供资源的内容、要求及数量; b) 及时提供所需资源。 公司 控制的资源主要包括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所需的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自备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和资金支持等方面。 人力资源 总则 公司从教育、培训、经历、技能和经验几方面考虑,对与管 理体系运行有关的人员根据其所从事的工作及承担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岗位任职条件,通过岗前评价、岗中考评来确保其有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能力、意识和培训 公司建立并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对从事影响工程质量与重大危险源或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培训等问题作出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