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内容摘要:
什么。 填空、组数。 师出示填空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何收获。 学生自习书本,并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全班进行反馈,并互相补充。 学生根据所整理的知识,并 说说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回答。 并举例说明。 全班进行判断。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类。 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 全班进行校对。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一 第 2 课时(总第 7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找因数与找质数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复习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复习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继续学习练习一。 二、基本练习 找因数与倍数 师出示 12 师:请找出 12 的全部因数与 100以内 12 的所有倍数。 找质数与合数 师出示一些数 完成练习一 第 3―― 5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何收获。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全班进行反馈、校对。 并说说自己找因数的方法。 学生进行回答。 全班进行校对、反馈。 学生独 立完成,全班进行交流,并介绍自己的思考方法,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数的奇偶性 第 1 课时(总第 8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理解数的奇偶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奇数、偶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导学策略 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 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奇数、偶数的数学知识。 二、 探究新知 活动一 试一试 活动二 三、 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获。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 10 次,杯口朝上;翻动 19 次,杯口朝下。 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 以开展游戏活动。 先研究“偶数 +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式计算 — 初步得出结论 — 举例验证 — 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数 +奇数”“奇数 +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比较图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总第 9 课时) 学材分析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某些图形的基础知识上进行 教学的。 学习目标 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导学策略 导练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方格纸,小图形。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 二、 探究新知 比较图形 师: 比较书中的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 练一练第 1题 练一练第 2题 练一练第 4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获。 组 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的,它的依据是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比较清晰地理解面积大小的几种比较方法。 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对图形的分割和平移,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形状变化,但面积的大小不变这样一个事实。 在画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的图形时,首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然后在组织讨论中引导学生画一些非矩形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者非标准的图形。 这两道练习题都是操作性活动。 在练习前让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些类似的图形。 课题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第 1 课时(总第 10 课时 )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面积。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图形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 知 出示情境图 练一练第 2 题 练一练第 3题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获。 让学生尝试数出地毯上兰色部分的面积。 组织交流不同的数法,对于学生的不同的分割方法,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均应给予肯定。 本组的每一道题都有多种解法,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学生在解答本组的两道题后可以有两个发现:第( 1)题的 4个图形的面积分别为 4 的平方数;第( 2)题的 3 个图形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 3 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底和高 第 1 课时(总第 11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能画出对应底边上的高。 画出梯形的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基本了解高与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底和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纸片 师:老师想把这张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 该怎么剪。 师强调必须是沿着底边上的一条垂线剪。 二、探究新知 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你是怎么剪的。 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吗。 师: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当作底,那这条底上的垂线就是这条底上对应的高。 高可以用字母 h来表示。 画一画 师:如果把另一条边看成是底,你能画出这条底上的高吗。 师:你还能画出这条底上,另外的高还有吗。 请试一试。 师:画邮这条底上所有的高。 三角形、梯形的高 师出示三角形与梯形 师:你能画出三角形与梯形的高吗。 三、巩固新知 试一试第 1题 师给线条标上数字以区别其它的线段 练一练 2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获。 生动手操作,并全班进行反馈、交流。 并介绍自己的剪法。 生汇报并说说自己的剪法,并上前来演示自己的剪法。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互相讲评。 生独立完成,画出这条底上所有的高,让学生体验无数条的概念。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 并指名让学生上演示自己的画高的方法。 生直接用手式表示,相对应的底和高。 生独立完成,生同桌进行交流。 并量出底与高的长度。 教学反思: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总第 12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与数方格算图形面积以及在动手做中研究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二个平行四边形、剪刀、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平面图形。 (平行四边形) 师:你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 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 探究新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如何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如果出现第 1 种情况,则教师出示相应的课件。 生出现第 2种情况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呢。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又是怎样来的呢。 你能身边的平行四边形来解释解释吗。 当学生进行反馈、操作的过程之后,老师播放课件进行演示。 师: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巩固新知 试一试 计算自己手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你能算出手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出示:第 4题 师:老师也测量一些平行四边形的数据,你能帮老师算出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质疑问难 师: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全班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起点。 学生全班交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生 1:用数方格的方法。 把平行四边形放在小方格中。 生 2: 用底高的方法。 学生根据相应出示的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根据自己已知的向全班进行介绍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进行合作讨论。 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要求学生上前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生观察老师课件的演示过程,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字母公式表示。 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进行口答 生动手操作,并指名学生进行口答。 全班进行校对。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 第 1 课时(总第 13 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经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导学策略 观察法、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师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这是什 么图形。 (三角形) 师:你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二、探究新知 探究方法 师:你知道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板书,并帖出三角形的图片。 师小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用字母表示。 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出示:三角形卡片 生自由介绍有关三角形的有 关知识。 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小组进行汇报自己的三角形的方法。 互相评价。 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反馈。 指名学生量出三角形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同桌互相合作,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同桌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
相关推荐
. Whose flowers are these? B. Whose flower is it? C. Who’s these flowers? ( ) 4. 当别人夸你是个好孩子时 ,你应说 : A. No, I’m not. B. Yes, I am. C. Thank you. ( ) 5. 你问汤姆是否正在打扫房间 ,说 : A. Do you cleaning the room? B
) 2. 求比 72多 20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 ) 3. 求 80 比 100 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 ) 4. 5+4 6和( 5+4) 6的运算顺序相同。 ( ) 5. 9 4+ 6=90 ( ) 三、计算。 ( 40 分) 1. 口算。 ( 10 分) 66247。 8= 20247。 7= 25247。 4= 39247。 5= 28247。 4= 31247。 8=
2、是保证丰产的基本环节,建议亩施腐熟的有机肥(鸡粪,豆饼,油渣等)10 方以上,复合肥 50 公斤,硫酸钾 25 公斤。 磷肥要在底肥中一次性施足。 3、苗期注意保温。 花芽分化期(26 片真叶)夜温保持 10以上,以防发生畸形花、裂果和无头现象。 期间可喷少量钙、磷以提高花芽分化质量。 4、肥水管理。 第一穗果大小 50 克时要及时追肥,以后每采收 1 次果追肥 1 次。
6/7247。 3= 二、判断正误。 1.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 ) 2. 一个数除以真分数,所得的商比原数要大。 ( ) 三、填空。 1. 小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 加上 24,再减去 45 得多少 ? (2)8 乘以 3 的积再除以 6 得多少 ?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 36 米长的绳子 ,做长跳绳用去 15 米 ,还剩多少米 ?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 36 米长的绳子 ,做长跳绳用去 15 米 ,做短跳绳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