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xx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电动机 的原理。 A图是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即是发电机的制作原理实验; B图是电磁继电器的实验图,反映了电流的磁效应; C图是奥斯特实验,即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D图是电动机原理实验图,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故反映电与磁联系的奥斯特实验的是 C;反映电动机原理的是 D。 故答案为: C; D。 “ 伏安法 ” 测量额定电压为。 ( 1)实验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若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他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选填 “ 增大 ” 或 “ 减小 ” ) ( 2)当小灯 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考点:电功率测量 答案:( 1)增大 ; ( 2) 试题解析:考查电功率的测量。 ( 1)用 “ 伏安法 ” 测量额定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灯泡正常发光时,需要电压达到额定电压,由甲图可知此时电压为 U=,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太小,要想小灯泡正常发光,则应使滑动变阻 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 ( 2)电流表的量程为 0~ ,分度值为 ,此时示数为 ,小灯泡正常发光, U=,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UI== ; 故答案为:( 1)增大;( 2) ;。 “ 颜色屋 ” ,如图甲所示,屋内摆放着家具,墙上有 “ 光影之绚 ” 四个大字。 ( 1) “ 颜色屋 ” 内的灯光颜色会在白、红、蓝、绿之间变化,家具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 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 _________的。 (选填 “ 变化 ” 或 “ 不变 ” ) ( 2)图乙为白光通过三棱镜 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 _________组成的; ( 3)在各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红光能传得很远,因此用红灯表示危险的信号效果明显。 红光的波长在 630 nm至 780nm之间。 则 630 nm=_________m。 考点:光现象 答案:( 1)变化;( 2)色光;( 3) 10 7 试题解析:考查光的色散;纳米材料的其它知识。 ( 1)不同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所以 “ 颜色屋 ” 内的灯光颜色会在白、红、蓝、绿之间变化,家具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变化的; ( 2) 太阳光经过棱镜时,在光屏上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色带;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散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太阳光能分解成七种色光,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 3)因为 1nm=109m,所以 630nm=63010 9m=10 7m。 故答案为:( 1)变化;( 2)色光;( 3) 10 7。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 1)他应将硬纸板 ABCD_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当他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平面镜的 O点时,可在 ONBC面内看到反射光。 ( 2)如 图乙所示,在实验中使用可沿 ON 折转的硬纸板,折转硬纸板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 ( 3)利用光的反射可以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所示,在镜子中出现了小灯泡很多个像。 产生此现象至少需要 __________块平面镜。 考点:光的反射 答案:( 1)垂直 ;( 2)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两 试题解析:考查光的反射定律。 ( 1)硬纸板 ABCD必须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才能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 ( 2)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通过向 后折硬纸板,观察现象,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 3)在镜子中出现了小灯泡很多个像,可利用两块垂直的平面镜得到该现象,因此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 故答案为:( 1)垂直;( 2)反射光线是否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两。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的实验。 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光具座、火柴等器材。 ( 1)小强组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将凸透镜和蜡烛如图所示摆放,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 之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透镜移近 8cm,再左右移 动光屏,始终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由此小强猜想: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虚像。 要验证小强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进行的实验步骤为:取下光屏,手持光屏在右侧同一水平高度继续向右移动,屏上始终没有烛焰清晰的像,于是在透镜右侧 观察,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再将光屏移到蜡烛左侧并 左 右 移 动 , 在 屏 上 不 能 接 收 到 烛 焰 的 像 , 即 验 证 小 强 的 结 论 正 确。 ( 2)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 在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 正 远 视 眼 的 是 图。 考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答案:( 1)通过透镜(向蜡烛方向)( 2)丁 试题解析: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 1)凸透镜成虚像时与物体同侧,所以小强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向蜡烛方向)观察,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 ( 2)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选丁。 故答案为:( 1)通过透镜(向蜡烛方向);( 2)丁。 ,是某学校的同学在科学实践课中组装的一套模拟海水蒸馏的装置。 ( 1)用酒精灯给锥形瓶中的海水加热,使海水沸腾,过一会儿,在试管中将会出现 _________,这是采用了 __________方法使水蒸气 液化的。 ( 2)在实验过程中,烧杯里水的温度会升高,这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考点:物态变化 答案:( 1)水珠; 降低温度;( 2)烧杯里的水吸收了水蒸气液化所放出的热量 试题解析:考查液化及其现象。 ( 1)海水沸腾后,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到达试管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这是采用了降低温度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 2)在实验过程中,烧杯里水吸收了水蒸气液化所放出的热量,所以烧杯里水的温度会升高。 故答案为:( 1)水珠;降低温度;( 2)烧杯里的水吸收了水蒸气液化所放出的热 量。 ,王老师利用传感器为同学们做 “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装置中 A、 B、 C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连接在一起,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个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则细管内气体流速 比 粗 管 内 气 体 流 速 ___。 ( 选 填 “ 大 ” 或 “ 小 ” ) ( 1)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探头分别插入三节管中,传感器与电脑相连,打开吹风机抽气时,电脑屏幕如图 25 乙所示,已知 ①②③ 三条图线分别对应粗细不同的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像可知: 平稳流动的气体,流速大处压强 _________。 图线 ③ 反映的是装置中 _________塑料管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选填 “A” 、 “B” 或 “C” ) ( 2)当王老师将抽气的吹风机调换挡位后,图像中 ①②③ 三条图线出现了下移,由此可以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 _________。 (选填 “ 增大 ” 或 “ 减小 ” ) ( 3)实验后同学们继续研究了飞机机翼的形状,它上表面弯曲,下表面较平直。 当飞机前进时,机翼上、下方气体流速不同,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 _________。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答案:( 1)大 ;小 ; C ( 2)增大;( 3)压强(力)差 试题解析: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 在图甲的装置中,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个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则细管内气体流速比粗管内气体流速大,粗管内气体流速小; ( 1)如图乙所示, ①②③ 三条图线分别对应粗细不同的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象可知:平稳流动的气体,流速大处压强小; 图线 ③ 中压强相对较大,所以它应该是最粗的管子,因此反映的是装置中 C塑料管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2)当将抽气的吹风机调换挡位后,图象中 ①②③ 三条图线出现了下 移,即压强都变小了,因此,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由此可以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增大; ( 3)飞机机翼的形状是上表面弯曲,下表面较平直.当飞机前进时,机翼上、下方气体流速不同,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也就存在压力差,这就是飞机的升力。 故答案为:大;( 1)小; C;( 2)增大;( 3)压强(力)差。 ,应对雾霾的首要任务是控制。 如图 26 所示,是某校科技小组研制的。 闭合开关 S S2后,风扇旋转吸入空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