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xx届高三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应强度 B=。 一质量 m= 1012kg、电荷量 q=+ 1010C 的带电质点,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中加速运动,经 t1= 103s,在 O 点处沿垂直边界的方向射入磁场,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不计带电质点所受重力及空气阻力。 求: ( 1)带电质点刚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v; ( 2)带电质点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 R; ( 3)带电质点在磁场中运动半周的时间 t2。 23.( 18 分) 为研究一均匀带正电球体 A 周围静电场的性质,小明同学在干燥的 环境中先将 A 放在一灵敏电子秤的绝缘托盘上(如图 10 甲所示),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 N1;再将另一小球 B 用绝缘细线悬挂在一绝缘支架上,使其位于 A球的正上方 P 点,电子秤稳定时的示数减小为 N2。 已知小球 B 所带电荷量为 q,且 q远小于球 A所带的电荷量,球 A与球 B 间的距离远大于两球的半径。 ( 1)根据上述信息,求: ①球 B 对球 A的电场力大小和方向; ②球 A在 P 点处激发的电场的场强大小 E0。 ( 2)现缓慢拉动绝缘细线,使小球 B 从 P 点沿竖直方向逐步上升到 Q 点,用刻度尺测出 P点正上方不同位置到 P 点的距离 x,并采取上述方法确定 出该位置对应的电场强度 E,然后作出 Ex 图象,如图 10 乙所示,其中 M 点为 P、 Q 连线的中点, x 轴上每小格代表的距离均为 x0,且为已知量。 ①根据图象估算 P、 M 两点间电势差 UPM 的大小; ②若 M、 Q两点的电势差为 UMQ,比较 UPM 和 UMQ的大小,并由此定性说明球 A正上方单位长度的电势差随 x的变化关系。 24. ( 20 分) ( 1)科学家发现,除了类似太阳系的恒星 — 行星系统,还存在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双星系统是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直径)都远小于两星体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做孤立系统处理。 已知某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 M0,两者相距 L,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 G。 求: ①该双星系统中星体的加速度大小 a; ②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 T。 ( 2)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往往存在奇妙的相似性。 对于氢原子模型,因为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质 量,可以忽略原子核的运动,形成类似天文学中的恒星一行星系统,记为模型Ⅰ。 另一种模型认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并非绕核旋转,而是类似天文学中的双星系统,核外电子和原子核依靠库仑力作用使它们同时绕彼此连线上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记为模型Ⅱ。 已知核外电子的质量为 m,氢原子核的质量为 M,二者相距为 r,静电力常量为 k,电子和氢原子核的电荷量大小均为 e。 ①模型Ⅰ、Ⅱ中系统的总动能分别用 EkⅠ 、 EkⅡ 表示,请推理分析,比较 EkⅠ 、 EkⅡ 大小关系; ②模型Ⅰ、Ⅱ中核外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用 TⅠ 、 TⅡ 表示,通常情况下氢原 子的研究采用模型Ⅰ的方案,请从周期的角度分析这样简化处理的合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