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xx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所探究的问题是。 30.小 宣 在探究 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 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 温度 T与 温度 t的关系: T =。 t/℃ 55 60 65 70 75 80 乙 丙 图 21 甲 图 22 甲 乙 图 23 图 20 31. 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 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 小军认为 导热性能无法 直接 测量, 他 首先 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 学知识定义了一个 物理 量 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 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24甲所示。 他将铜棒的 一 端放入烧杯内 持续 沸腾的水中,铜棒的 另一 端放入试管内 25℃ 的冷水中 , 每隔 50s 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 , 依据实 验数据绘制了图 24 乙 中的图像①。 换成 U 形 铝棒后, 小军 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 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 , 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 24 乙 中的图像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下列问题: ( 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 的物理量 k是用 表示的。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2) 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的 导热性 能更 好。 (选填“铜棒”或“铝棒”) 变 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下列探究实验中,需要控制电流不变的是。 (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至少 有一个选项正确) A. 探究 并联电路中 电源两端 电压与各支路 两端 电压 的关系 B. 探究 电流通过 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导体 电阻的关系 C. 探究串联电路中 电源两端 电压与各 用电器两端 电压的关系 D.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强弱跟螺线管线圈匝数 的关系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时 ,小 东采用了 如图 25 所示的实验装置。 闭合开关后,小 东左右 移动金属棒 AB, 均 未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经检查, 全部实验器材均无故障 且连接无误。 请你猜想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的原因是 , 写出 检验猜想 的 方法:。 34. 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 A和 B,焦距分别为 5cm、 10cm的 凸透 镜 两个 , 刻度尺、光具座 和 光屏 各一个。 小 华 选用这些器材,探究 “ 凸透镜成 实 像 时,像 的高度与物体的T/℃ 48 52 56 60 64 68 图 25 图 24 乙 甲 高度是否有关 ”。 小 华的主要实验步骤 如下: ① 将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 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 调节发光物体 A、凸透镜和光屏 的 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 用刻度尺测出 发光 物体 A的高度,并记 录 在表格中。 ③ 将发光物体 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 录 在表格中。 ④ 将发光物体 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20cm处,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 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 录 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 1)小 华 的 探究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 :。 ( 2) 请你针对 小 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 改 正 措施:。 曼 利用 符合实验要求的圆柱体物块 、石子、细线、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某未知液体的密度。 图 26是小 曼 正确测量过程的示意图。 已知水的密度为 110 3kg/m3, g取 10N/kg。 实验过程 如下: ①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 26甲所示, 记录 量筒中水的体积。 ② 将拴有石子的 物 块 置于量筒内的水中,如图 26 乙所示, 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为66cm3。 ③ 将待测液体倒入另一量筒中,如图 26丙所示 ,记录 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 ④ 将 上述 石子 和 物块擦干后, 置于 量筒内的待测 液体中,如图 26丁所示, 量筒中液面所对应的示数为 70cm3。 由以上实验可知 : ( 1) 石子和 物块 在水中所受的总浮力 为 N; ( 2) 待 测 液体的密度为 kg/m3。 36.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 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 域隔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图 26 就是电磁屏蔽。 中国科技馆有一个 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屏蔽玻璃,如图 27所示。 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 ,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 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实验桌 面 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 和 装有适量水的 A、 B两个烧杯。 小亮学习了液体内部 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为此他利用提 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 如下 实验探究。 ① 将微小压强计 的探头 放入 A 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 L为 6cm,如图 28甲所示,记录 微小压强计 U形管两侧的 液 面 高度差 h1; ② 将微小压强计 的探头 放入 B 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 L 为 10cm,如图 28 乙所示, 记录 微小压强计 U形管两侧的液 面 高度差 h2; 小亮发现 h1大于 h2,于是小亮得出结论 “ 液体内部 任意一点的 压强 跟该点到容器 底的距离 L有关 ”。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亮的结论是错误的。 写出实验步骤 和实验现象。 ,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用 IA表示,流出第二个灯泡的电流用 IB表示。 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 :在串联电路中, IB等于 IA。 ( 1) 画出 实验 电路图 ; ( 2) 写出实验步骤 ; ( 3) 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科普阅读题(共 8分,每小题 4分 ) (一)阅读 《福船 》回答 39题。 福船 跨越遥远时空的海上丝绸之路上,一个名叫 “ 福船 ” 的文化符号历久弥新。 福船作为木质时代风帆动力远洋船只中的佼佼者,成就了明代郑和、戚继光、郑成功等人的伟大壮举,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写下了璀璨的一页。 福船,福建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上阔下窄,首尖尾宽两头翘,复原模型图如图29所示。 其甲板平坦,龙骨厚实,结构坚固;吃水深 , 容量多 , 善于装载,稳 定 性好 , 抗风力强,适于远洋。 图 27 甲 乙 图 28 与指南针对航海贡献相媲美的 “ 水 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 ,是中国对世界航海发展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项伟大发明。 2020年 11月 15日,《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 “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所谓 “ 水密隔舱 ” ,就是用厚实的隔舱板把船舱层层隔断,分隔成互不透水的一个一个舱区。 在航行过程中,如果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