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同济小学教科科学五年级备课教案内容摘要:
)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 5) 10 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怎样估计。 (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 7) 1 小时呢。 过去多长时间了。 ( 1)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 2)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 3)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 4)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 5)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 6)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 7) 时间有快慢吗。 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在时钟发明之前 教学目的: 了解人类社会在没有发明时钟之前计量时间的方法。 思考和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制作一个“太阳钟”,并发现太阳钟的弊端。 教学重点: 知道太阳钟计时的计量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教学准备: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以及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自制日晷模型;立竿。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师:现代人用哪些计时方法。 古人没有现代人用的钟表,他们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二、探究过程 用太阳来计时。 ( 1)知道最早使用时间单位“天”是怎样来的吗。 古代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 天。 ( 2)阅读教材上的资料。 P24 ( 3)我们经常在书本里看到这样的词语“午时三刻”、“半夜三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 4)古人把一天分为几个小时。 是怎样划分的。 ( 5)出示简单的昼面图,解说晷面上十 二时辰的划分方法。 用光阴计时。 ( 1)古人是怎样知道现在是“午时”或者其他时间的呢。 (有一句成语“一寸光阴一寸金”,从这你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方法吗。 ) ( 2)出示晷面模型,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中间插上一根针 —— 这就是古人计时的日晷。 谁能说说日晷是怎样计时的。 ( 3)我们自己现在能做一个太阳钟了吗。 ( 4)小组讨论怎样制作太阳钟来计时,怎样使制作的太阳钟计时更准确。 讨论与思考。 (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三、课后拓展: 在使用太 阳钟遇到阴天或晚上会怎样。 五、 小结: 六、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 夜间的计时器 教学目的: 经历制作蜡烛钟的活动过程;经历改进自己制作的蜡烛钟的活动过程;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蜡烛报时器的活动过程。 意识到科学成果的产生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教学重点: 能设计制作蜡烛钟。 教学难点: 知道蜡烛钟能计时的原因。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两支蜡烛、一把尺子、一支黑色的记号笔、一个小木垫、一个铁架、一根棉线、一个螺帽、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古人白天可以用太阳钟计时,晚上 怎么办。 阴天又怎样办。 二、探究过程 做个蜡烛钟。 师:古人晚上一般用哪些东西作为照明工具。 师:如果能用蜡烛作为计时的工具,那不是一举两得吗。 蜡烛能做计时工具吗。 师:今天我们做一回古人,一起来做个可以计时 10 分钟的蜡烛钟,可蜡烛钟怎么做呢。 小组讨论制作蜡烛钟的方法。 师引导学生制作蜡烛钟重点要考虑蜡烛的长度,一分钟蜡烛能烧多长,刻度怎么标等问题。 师:现在我们开始制作一个计时 10 分钟的蜡烛钟,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制作过程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与学习用品的安全。 小组制作。 蜡烛钟都制作完策划能够了,要检验我们做的蜡烛钟是否准确,用什么方法。 我们选择一分钟,把蜡烛钟和手表对照。 师问:有的的组蜡烛钟快了,而有的组慢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蜡烛的刻度长短不一样,蜡烛的粗细不同等。 ) 哪些原因是现在我们可以控制的。 小组讨论怎么改进蜡烛钟。 根据现有的材料我们怎么改进呢。 小组改进制作好蜡烛钟。 古人除了用蜡烛作为计时工具,你们还知道哪些计时工具。 设计一个报时闹钟。 早上六点不能准时起床,怎么办。 古人能设置闹钟吗。 能用制作好的蜡烛钟设计一个闹钟吗。 小组合作完成设计的闹钟简图。 全班交流,用铁丝、棉线、螺帽能制作一个闹钟吗。 开始制作闹钟。 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的: 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经历记录 100 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能记录好 100 毫升水流完所 需时间。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水钟图片,每一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一次性杯子、一个量筒、手表或者时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觉得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流水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吗。 古代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流水制作了计时工具。 二、探究过程 认识两种类型的水钟。 出示古代水钟的图片,观察古代的水钟构造。 小组讨论这些计时工具是怎样计时的。 受水型水钟: 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 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泄水型水钟、漏壶: 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滴漏实验。 古人是利用了水的流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现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有 100毫升水,如果在杯底扎个小孔,使水缓缓地往下流,你觉得流完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每个小组在杯底用针扎个小孔,测量 100 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用同样的装置,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 10 毫升时,你们估计需要多少时间。 试一试,你们的推测正确吗。 如果现在把小孔变得更小,使流 水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同样多的水,所需要的时间怎样变化。 是时间放慢了吗。 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 怎么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我们能控制时间的快慢吗。 课后拓展。 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 60 滴水的滴漏。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 做一只水钟 教学目的: 经历自制水钟的探究活动过程; 能够运用画图和文字描述的方法呈现制作水钟的方案;并且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设计水 钟。 教学难点: 对自己设计的水钟方案进行改进。 教学准备: 剪刀、大可乐(塑料)瓶、时钟、记号笔和尺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古代人用的水钟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它们是怎样计量时间的。 二、探究过程 设计一只水钟。 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水钟。 现在有一把剪刀、一个大可乐(塑料)瓶、一个时钟、一支记号笔和尺子,小组商量一下打算做一只怎样的水钟。 如果要制作一只计时 10 分钟的水钟,应在刚才的水钟上做些什么变化。 能不能把我 们的想法用画图的方法呈现出来。 分小组设计水钟。 制作水钟。 根据设计图制作水钟的主体。 确定适合的滴水速度。 如果滴水速度过快或者过慢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 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制作完成了,接着就是为水钟标 1~10 分钟的时间刻度。 小组合作:怎样标既简单又准确。 给水钟标时间刻度。 用水钟来计时。 全班进行一个计时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水钟比较准确。 小组商量: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 因素有哪些。 怎样改进水钟。 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用摆计时的钟 教学目的: 初步知道摆钟计时的原理。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能够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相关的研究方案。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 —— 推理判断 —— 制订方案 —— 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钟摆,了解影响摆摆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推测,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演示用的摆钟、摆 钟内部结构图、铁架、钩码、绳子、秒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像日晷、燃油钟、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间计量的精确度。 二、探究过程 观察摆钟。 观察书本上的摆钟结构图和摆钟,说说摆钟是怎样计时的。 小组交流:摆钟是怎样计时的。 数一数,一分钟摆钟的摆摆动多少次。 一次是不是就能测量得非常准确。 重复测量一分钟摆钟的摆摆动多 少次。 思考与问题。 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摆。 利用提供的绳子、铁架、钩码制作一个简单的摆。 各小组利用秒表测量,重复测试并且记录结果。 交流测量结果。 怎么各个小组的摆一分钟里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小组推测: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有关。 选择一种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 交流设计的实验研究方案。 全班交流谁的设计方案最可行。 怎么改进我们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 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 测量摆的快慢 教学目的: 经历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摆长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初步意识到得到精确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能够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预测。 通过自己的实验,初步了解影响摆暴动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教学重点: 能运用测量的方法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摆绳、钩码(或螺帽)、记 录表、铁架、秒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摆动快慢有可能跟摆锤轻重、摆的角度、摆绳的长短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摆动快慢跟什么有关系。 二、探究过程 讨论实验研究的方案怎样进行。 ( 1)如果要研究这三个因素会不会影响摆的快慢,首先应该怎么做。 ( 2)引领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摆。 ( 3)测量摆来回摆动 10 次所用的时间。 讨论测量几次比较好。 ( 4)为什么要多次测量。 每次测量的结果需要记录吗。 用摆做实验,测量四种摆摆 10 次 所用的时间。 ( 1)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 10 次需要的时间,并记录。 ( 2)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 1 倍。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 10 次所用的时间,并进行记录。 ( 3)比较两种测量数据,有没有新的发现。 ( 4)将刚才的摆恢复成原来的摆,不改变摆锤的重量与摆动的角度,把绳长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同样重复测量摆动 10 次所需的时间,并且进行记录。 ( 5)比较四种测量数据,有没有新的发现。 思考与讨论。 ( 1)哪种摆摆动得快,哪种摆摆动得慢。 ( 2)你们怎样知 道的。 ( 3)现在你们觉得摆的快慢与摆的绳长。佛山市同济小学教科科学五年级备课教案
相关推荐
2、瘿外活动虫数很少。 瘤壁虱出瘿始期与春梢萌芽的物候期基本一致。 同时指出,春梢的抽生常伴随着新虫瘿数量的增加,当春稍自剪以后,新虫瘿的形成进入盛期。 在柑桔春梢生长的 3 月中旬至 4 月中、下旬,用 20%乐果 10002000 倍液、丹可湿性粉剂 250500 倍液、50%磷胺乳油 1000 倍液,每隔 15 天左右一次,连续喷 23 次,护芽、保花效果均在 90%以上
达成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 之后,希特勒在苏德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英美两国却不遵守公报中的若干协议,回避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义务。 面对英美对开辟第二战场的态度,斯大林说: “ 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因为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 ” 1943 年,二战形势出现转折,德黑兰会议上能够通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后协议,是与苏联武装力量在二战中出现转折分不开的。 1944 年 6 月 6 日
es the woman mean? Ⅲ . There is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game between Peter’s school team and the team from High School this Sunday. Peter likes to watch it. Peter’s parents are going to see his
2、一般都采用分株繁殖。 分株栽植在植株当年已发生较多分蘖、平均气温在 20左右进行为宜,长江流域一般均在 45 月和 910 月两个时期,具体依当地气温而定。 栽前将留种田中的母株丛掘起,剪齐根须,用手将株丛掰开。 栽植行株距分葱较大,细香葱较小。 一般分葱行距为 23 厘米,穴距 20厘米,每穴栽分蘖苗 23 株,栽深 45 厘米;细香葱行距 10 厘米,穴距 8 厘米,每穴栽分蘖苗 23
ter for my son. A: What color would you like? B: ___2___. A: Have a look at the sweaters over there. ___3___. Which one do you like? B: I think the blue one is nice. ___4___. A: What about this one?
(x)= ax2+ bx是定义在 [a- 1,2a]上的偶函数, ∴ a- 1+ 2a= 0, ∴ a= f(- x)= f(x), ∴ b= 0, ∴ a+ b= 13. 8. A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概念和性质.因为点 M 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 2p,所以点 M 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 2p,则点 M 的横坐标为 3p2 ,即 M 3p2 , 177。 3p ,所以直线 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