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潜皮蛾研究初报内容摘要:

2、为害,4 月初开始化蛹,5 月中旬羽化,5 月下旬第 1 代幼虫孵化为害,6 月上旬达到高峰期,8 月中旬第 2 代幼虫开始孵化。 成虫夜晚活动,飞翔能力较弱;白天静伏于树冠内膛的叶片或枝梢上;卵散产于当年抽发新梢上,第 1 代产卵于春梢,第 2 代产卵于夏、秋梢。 成虫趋光性及趋化性均弱。 幼虫孵化后,潜入当年抽发的枝梢表皮下,取食枝梢的韧皮组织,形成曲折虫道。 到 34 龄时,隧道之间开始连成片,被害枝梢表皮变成灰色纸片状。 前期幼虫仅在表皮下与韧皮部上层之间取食汁液,并扩大为害面。 后期幼虫在隧道中向下取食韧皮部组织,不再扩大为害面,只是加重为害。 造成枝梢的养分输送受阻,以致枝条枯死。 成虫羽化时,受害枝梢表皮裂开翘起,以后逐渐脱落。 这些翘起开裂的部位成为螨类等害虫的越冬场所。 于 8 月下旬第 2 代幼虫期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施药后 3 天调查,氧乐果 8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 100%;氧乐果 1500 倍液和杀灭菊酯 2000、4000 倍液的防效在 结合冬季、早春整形修剪,剪除带虫枝条,可降低越冬虫口,减轻为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