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桃褐斑病内容摘要:

2、;分生孢子橄榄色,倒棍棒形,有隔膜 l7 个,大小30115(m)。 子囊座球形或扁球形,生于落叶上,大小 72m;子囊壳浓褐色,球形,多生于组织中,大小 53.502(m),具短嘴喙;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大小 28 m);子囊孢子纺锤形,大小 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病叶或枝梢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 以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发育温限 737,适温 2528。 低温多雨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1)加强桃园管理。 桃园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通透性。 (2)药剂防治。 落花后,喷洒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800 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 500倍液,710 天防治一次,共防 34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