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浮力单元测试题1内容摘要:
________kg/m3。 (水的密度为 103kg/m3)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读数为 3N,当把物块浸没在煤油中称时,读数为 ,此时物块受到煤油的浮力 为 ___________N;把体积为 时,它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____N。 1质量相等的木块(ρ木 = 103kg/m3)和冰块投入足够多水中静止时,木块所受的浮力 __________冰块所受的浮力,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__________冰块排开水的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一个重为 8N 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6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__________N,溢出水所受的重力为 ___________N. 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 ____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 __________所受的重力. 2一油轮在长江中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是 300 m3,油轮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____N。 若码头卸下了 100 m3的燃油,油轮排开水的体积变为 __________m3。 (燃油的密度为 103 kg/m3, 取 g =10 N/kg) 2重 5N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了 4N的水,则金属球受到了 __________N的浮力,若将其放入足量的水银中,它所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__N。 2轮船进港卸下货物,吃水深度减少 ,如果轮船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积为 5400m2,那么卸下的货物质量为 ________。 (淡水港口 ) 2一艘船从鸭绿江驶入渤海,这艘船受到的浮力 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将 __________一些。 (填上浮或下沉) 2如下图所示,重为 5牛的木块 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的拉力为 3牛,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受到合力的大小 __________和方向__________。 三、作图题(每 图 3分,共 9分 ) 2如下图所示,质量为 3kg的物体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浮力单元测试题1
相关推荐
D、学生更听话,更服从,成绩提高更快 1有几位同学在学习上有了烦恼,需要告诉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 ) A、主动诚恳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向老师倾诉烦恼,寻求老师的帮助 B、老师可能会告诉父母,回家还要挨骂,还是不问好 C、问老师不如问同学,同学比老师知心 D、老师可能会认为我笨,算了吧,不问了 14 、我们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 ( ) ①平等的师生关系 ②民主的师生关系
2、体的生长势,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延长结果年限。 冬剪时可根据枝条长势、树冠各部位的空间的情况,适当疏密、截弱,以保持稳定的结果部位和生长势。 对各级延长枝,一般剪去当年生枝的1/32/3,并疏除剪口下 12 个二次枝。 已郁闭的密植园,剪截延长枝后不再疏除剪口下二次枝,以控制树冠大小。 对衰弱的主、侧枝,在有健壮枝的部位进行回缩更新或抬高角度,使其恢复生长势。 树体上部应注意及早落头开心。
1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 的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2 分 ) 答 : 1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 (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 (2 分 ) 我的介绍: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 20至 24 题。 (11分 ) (一 )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他问。 “可以抄一点。 ” “拿来我看。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
2、长势,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关系,延长结果年限。 冬剪时可根据枝条长势、树冠各部位的空间情况,适当疏密、截弱,以保持稳定的结果部位和生长势。 对各级延长枝,一般剪去当年生枝的 1/3 至 2/3,并疏除剪口下 12 个二次枝。 已郁闭的密植园,剪截延长枝后不再疏除剪口下的二次枝,以控制树冠大小。 对衰弱的主枝、侧枝、多年生辅养枝、结果枝组、下垂枝,在有健壮枝的部位进行回缩更新或抬高角度
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 4分) 第①段: 第②段:。 ( 3分)。 ( 6分) A处: B 处: C 处: 1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 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 3分) 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 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