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第3次月考内容摘要:
,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D的化学式为 HClO) ( 1) 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 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3) 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化学式 ); ( 4) 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__。 2 ( 3 分) 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8 2 30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A 2 8 23 ( 1)表中待测 A 数据为 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______; ( 3) Y 在反应中可能是 ______________。 2 ( 4 分) ( 1)如图一,向一个集满二 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 中加入约 1/2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 __________ ______,此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能”、 “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2)如图二,一个小铃通过细线固定在充满 CO2 的集气瓶中,向瓶 中倒入石灰水,迅速塞紧瓶盖并轻轻振荡。 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 只看到小铃的振动,却听不到铃声。 听不到铃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 分) ( 1)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如下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 % 1% 5% 10% 20% 方法一 正常燃烧 正常燃烧 正常燃烧 燃烧不旺 熄灭 方法二 不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甲图 乙图 + + + 光 A B C D E D C 1%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 2)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与蜡烛是否燃烧及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 1)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正常 含量 为 __________; ( 2) 上述 结果 中,方法一所依据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方法二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 ( 用 化学方程式 表示 ); ( 3) 为确保人体健康不受影响,在进入菜窖前,应对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检验,有关操作步骤是。 四 、 实验与探究题 (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26 分 ) 2 ( 6 分 ) 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 2) 实验室 制取和收集 . . . . . CO2 气体时,应选用 (填序号 ); ( 3 )不 能 用 H2SO4 代替 HCl 与 CaCO3 反 应 制 CO2 , 理由 是_________ ; ( 4)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 , 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制取氨气 : 第一种方法 :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 第二种方法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①该小组同学没有选择第一种方法制取氨气的原因是 ; ②制取氨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 ),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填序号 )。 2( 5 分)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第3次月考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中测试
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 2分) ( 3)看到同胞受灾,你能够做些什么。 ( 2分) 1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基本国策 (共 8 分) 温总理常和人们演算“ 13 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就是我国的两大国情。 中国有 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 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 13 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中测试1
D.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11. 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 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 ...... 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这说明,我国要走向富强,必须 (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实行对外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根除现有的生产关系 12. 俗话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这句话表明 ( ) ① 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
人教版九年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同步测试1
③ C①③ D①④ 1 2020 年 12 月 5 日,《南方日报》“南方论坛”发表乐音文章“论保增长”指出:“保增长”是新形势下的“保增长”,也是一场科学发展和传统发展的“遭遇战”。 打不好这场仗,我们就可能在低水平的发展环境下逐渐放缓脚步;打好了这场仗,我们能为中国改革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从而写下新的改革篇章。 为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