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再生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针菇具有很强的再生枝特性,当小菇受干枯萎时,在其菌柄上会形成许多新生的子实体原基,对这些原基适当管理,都可以发育成优质菇体,这种方法具有出菇密而齐、柄细、不易开伞、外观好、菇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较理想的栽培管理方法。 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如下:一、入室催菇。 菌筒长满袋后移入栽培室,保持 12至 15进行催菇。 当料面的子实体长高 23 厘米(呈须根状,只长柄,未长盖)时,打开袋口,尽量下卷贴近料面,并把子实体下压,使之倒伏,紧贴并均匀铺满料面。 若有少量子实体已长菌盖,可剪去菌盖。 二、加强通风。 开袋后要加强通气,第二天压倒的菌柄便开始干枯变褐,一般在开袋后 4天左右(气温低于 12时, 2、则要 56 天),则会从干枯的菌柄上长出大量的小白点(子实体原基)。 当菌柄长高 23 厘米时,高度平整,菌盖大小一致。 在再生法栽培中,由于长出的子实体多,因此要注意搞好通风换气。 可在每次盖湿布前通风 051 小时,夜间要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1小时,气温超过 15时,可在夜间盖好湿布后通风 45 小时。 经这样管理菇质好,产量高。 三、拉直袋口。 当菌柄直径 23 毫米时,要拉直塑料袋口。 如果相对湿度大,或有的菌柄较粗不易干枯,压倒后不会再分生出小菌蕾,第二天仍从菌柄上长出菌盖,在这种情况下,菇也会比原来长得多而密,菌柄的高度也较整齐一致。 四、调节湿度。 当菌柄长至 10厘米左右时,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85时,则要在袋口上盖湿布或在盖纸上勤喷水;当菌柄长达 15厘米、菌盖直径不超过13毫米,达到商品规格时,要及时采收。 采收后要耙去料面的老菌皮和残留菌柄,让料面干燥 12 天,再将袋口加套环和棉塞,培养 815 天,又有第二批菇发生。 如果培养料较干,要提前在袋口上盖湿布,一般袋口拉直后就盖湿布。 第三批菇与第一批管理相同。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