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ab卷内容摘要:
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2. 被后代称作殷的朝代是 A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3.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 B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 社会大变革 D 士人的解放 4.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度量衡 B 奖励军功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 5.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比欧洲早( ) A. 300 多年 多年 C. 1000 多年 D. 1500 多年 6.纺织业中使用提花机,发生于( ) A.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昭君出塞时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8.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A.秦朝的统一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丝绸之路的开辟 9.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 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语出() A.司马迁 C.曹丕 D 曹植 12.“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 ”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 此处“老臣”是指()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 A.北方战事多,南 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B.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D.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14. 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C.不限于雕刻艺术 15. 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 《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⒈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 ______, 202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____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 2020 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⒉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 ______和 ______。 ⒊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 ________。 ⒋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____________。 分别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 和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 三. 成语对应(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相连)( 5 分) 揭竿而起 刘邦兵败垓下 草木皆兵 刘邦入咸阳,收买人心 约法三章 陈胜、吴广起义 四面楚歌 淝水之战 破釜沉舟 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 四、列举题:( 13 分) 1. 1. 列举我 国古代四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名称和时间。 ( 8 分)。 ( 5。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ab卷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一
说明 ,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你认为属于意志薄弱的有 ,因为自己的画画得不好,便打了“退堂鼓” ,每天坚持锻炼 ,摔了一跤,便哭着跑回家中 课,自始至终听得认真仔细 5 分钟内记住 10 个单词。 张林说:“我的记性那么差,怎么可能记得下来。 ” 5 分钟后的听写练习,他果然没有达到要求。 这是因为 ,记忆力不好 ,从而放弃了努力 ,要求太高了,学生难以做到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园圃
经济有效的伏缺蔬菜---伏萝卜
2、,开展度 60 厘米;叶片为花叶,最大叶大小一般为 32 厘米12厘米,商品根成熟时,叶片数 20 片左右,叶色浓绿。 商品根白皮白肉,直筒形,长 26米、横径 4米,露土部分长 6 厘米左右;单根重约 850 克。 根皮光滑,皮薄,肉质较脆,水分含量高,鲜嫩,口感好。 生长期短,出苗后45即可采收上市,每亩鲜重产量可达 6000 公斤以上。 具有耐热、品质优、抗病毒病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1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任意三角形 15.若一个多边形每一个外角都与它的相邻的内角相等,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 A) 6 ( B) 5 ( C) 4 ( D) 3 16. 如 图 ,已知 △ ABC 为直角三角形, ∠ C=90176。 , 若沿图中虚线剪去 ∠ C,则 ∠1+∠ 2等于 ( ) (A)90176。 (B)13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