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发病。 春季 3 月上旬平均气温达到 67时,土壤中的菌核陆续产生子囊盘。 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中射出,侵入茎基部而形成菌丝体,以后菌丝体从病部向周边扩展蔓延,在病组织上形成菌核,随收蒜落入土中或留在蒜头上,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 该病菌喜低温高湿,一般温度在 20左右,相对湿度在 85%以上,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 当春季气温达到 67后,菌核陆续萌发,气温上升到 右,形成第一个侵染小高峰,发病高峰多在 4 月下旬,菌核常出现在 5 月上旬以后。 春季雨水多,或浇水过勤,膜下相对湿度高,常加重病情。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多年重茬地发病较重。 3 业防治轮作换茬,23 年大蒜轮作一年小麦;选用健康无病的大蒜种子;收获时及时清除大蒜病株残株,带出田外深埋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做到土杂肥、氮、磷、钾肥合理配比,及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 子处理秋种时选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 对水适量均匀喷布种子,堆闷 5 小时,晾干后播种。 壤处理整畦后,亩用 20%立枯磷 1细土 30施,然后开沟播种。 面喷雾春季发病初期,一般在 3 月底 4 月初,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防治,隔 710 天喷 1 次,连续 23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