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黑斑病防治内容摘要:

2、纵隔膜。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窖藏种株上,或黏附于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田间初侵来源。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叶片上,萌发出芽管,从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 温、湿度适宜时,从气孔十几个小时即可完成侵入。 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扩大蔓延,加重为害。 病菌喜于温暖、高湿条件。 分生孢子在高湿条件下发生最盛。 发病最适温度为13潮湿多雨、偏低时病害易于发生。 昼夜温差大、叶面结露,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 此外,早播、地势低洼、易于积水、管理粗放或肥水不当使植株长势衰弱等,往往加重为害。 防治措施:(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 2 年以上轮作。 (2)收后彻底清洁田园,深翻土壤,压埋病残体。 (3)加强管理。 高垄栽培,精细整地,避免早播,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 (4)种子消毒。 可用 50温水浸种 20 分钟,然后冷水中降温。 福美双拌种。 (5)发病初期及时用药。 可选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或 80%大生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