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分层测评13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完整 , 其后应断开。 故排除 D选 B。 【答案】 B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纳赀 , 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 , 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做官的资格 , 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 B. 兵部 , 古代官署名 , 六部之一。 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 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 羽书 , 插上鸟羽 , 要求迅速传递的军事文书。 《汉书》注: “ 以木简为书 , 长尺二寸 ,用征 召也。 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 D. 檄 ,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或晓谕的文书。 也指科举考试应试录取的名单。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 , “ 檄 ” 不是科举考试应试录取的名单。 【答案】 D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雍正元年 , 何师俭被提拔到广西担任右江道佥事。 因为他执法公正、拒绝受贿 , 他得罪的权贵就诬告他想 逃避瘴气,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 B. 何师俭调任广东的那年 , 庄稼歉收 , 何师俭担心老百姓遭受疾苦 , 就自作主张把存留的五万石粮拿出来作为应急粮饷 , 并命令下属官吏暂缓征收赋税。 C. 何师俭在兵部时 , 就对各个地方的地势要塞、攻打守备的时机和军粮供应的情况很熟悉。 到凉州后 , 他对每次集会讨论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 受到总督的赏识。 D. 何师俭晚年时已失明 , 但是仍然勤于政事 , 有时还让随从官吏把文书的内容读给自己听。 在家中去世后 , 陕西曾修建祠堂来纪念这位名臣。 【解析】 本题考查 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错 , 这不是何师俭被诬告后的结果 , 而是他被诬告的原因。 【答案】 A 9. 把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 , 文乾入觐 , 上示以毓珣弹事 , 亦及师俭 , 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 译文: (2)擢按察使 , 数平疑狱。 吏有故入人罪者 , 必按如法 , 虽贵势贤亲不徇纵。 译文: 【答案】 (1)第二年 , 杨文乾入朝拜见皇帝时 , 皇帝让他看孔毓珣弹劾他的奏章 , 奏章中也涉及了何师俭 , 才知道何师俭不 是阿谀孔毓珣的人。 (2)(何师俭 )升任按察使之后 , 多次查清疑难案件。 官吏有故意陷害别人的 , 也必定按照法律 (惩办他们 ), 即使是显要权贵亲近之人也不徇私放纵。 【参考译文】 何师俭 , 字桐叔 , 浙江山阴人。 通过捐财物在康熙六十年被选任为兵部员外 郞。 他工作勤恳 , 经常几个月都不出官府。 雍正元年 , 升职为广西右江道佥事 , 兵部又奏请让他留任了一年 , 世宗皇帝指派他升官衔留在兵部做事 , 并赐给他人参、貂皮。 何师俭因为严格执行法律 , 拒收贿赂 , 得罪了显要人物 , 被诬告是因为想逃避广西的 瘴气故意留在兵部不走。 侍郎 李绂昌说:“如今部里各司官员都很清贫 , 有才干的人尤其劳累不堪 , 如果能外任为官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