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综合测评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两家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 这家卖的东西真杂。 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 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 腐汤。 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 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 “ 白水窦章 ”。 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什么别的事。 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 “ 打通关 ” ,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 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 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上了浆的纱条,叫作 “ 鳝鱼骨子 ” ,是捆扎东西用的。 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 刘小红从小爱吃零嘴,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 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是一个土地祠。 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 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 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 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 他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 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 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 她吃不下东西。 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不吃,摇头。 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尖了,妈妈非常心疼。 一天,她忽然叫妈: “ 妈。 我饿了,想吃东西。 ” 妈赶紧问: “ 想吃什么。 给你下一碗饺面。 ” 小红摇头。 “ 冲一碗焦屑。 ”小红摇头。 “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 小红摇头。 “ 那你想吃什么。 ”“ 熟藕。 ” 那还不好办。 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 “ 熟藕。 吃得。 她的病好了。 ”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 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 慢点。 慢点。 不要吃得那么急。 ” 小红吃了热藕,躺下来,睡着了。 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 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 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 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 丈夫原是小红的小 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 “ 有了没有。 ” 小红红着脸说: “ 有了。 ”“ 一定是个白胖小子。 ”“ 托您的福。 ”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 推开门看看,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 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 “ 大八 ” ,到杨家香店 “ 请 ” 了三股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叫他给王老磕三个 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选自《长江文艺》 )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导学号 : 35750117】 A.作品开头写 “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 ,说明王老也不例外,他和小红之间有深厚的情谊。 B.本篇文章以华丽的语言写风土人情,为小说中的人物出场做好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是一种别致的铺垫。 C.小说还以调侃的笔调写了周家南货店的老板 —— 有点不近人情的守财奴,毫 无趣味的吝啬鬼,外号 “ 白水窦章 ”。 D.王老死后,小红坐月子不能来,叫她丈夫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可见小红对王老的孝心和情谊。 E.刘小红婚后回娘家,王老与她的一段对话显得有些不合情理,应该只有父母才能问及,王老这样问有些不合身份。 【解析】 A 项,他们之间有深厚的情谊太绝对,只能说他们之间有可能有深厚的情谊; B 项,本篇文章以淡雅的笔触摹写风土人情,而非华丽的语言; E项,刘小红婚后回娘家,王老与她的一段对话初读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情理,细读却发现其中饱含两人之间深厚的忘年情谊。 【答案】 CD (2)汪曾祺的小说颇有其师沈从文先生的遗风,具有一种散文化的风格,请结合文本分别从语言、情节、人物三方面分析这一特色。 (6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着文中的语言 “ 一些道道 ”“ 比一比 ” 等可知语言自然朴实的特点;文章淡化故事情节,展现散文散漫的特点;对人物的塑造,作者 没有运用过多的修饰性的语言。 结合着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 语言淡雅、朴素、自然、洁净,却又韵味十足。 ② 情节结构从容舒缓、散漫随便,没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小说先以刘小红起头,却不接下去写刘小红,而是宕开一笔,写街上的各家店铺,然后才是刘小红家的绒线店,最后才写到卖熟藕的王老。 ③ 在塑造人物方面,人物着色浅淡,绝少铅华,不作故意的褒贬和抑扬。 如作者以调侃的口气写到 “ 白水窦章 ” ,说他是有点不近人情的守财奴,但也绝非大奸大恶之人。 (每点 2 分,每点答出部分关键词即可 ) (3)小说结尾说 “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 是永远存在的 ” ,请结合作品分析 “ 香味 ” 有哪些内涵。 (6 分 ) 【导学号 : 357501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可从藕的味道、人物之间的关系于精神品质等角度切入。 【答案】 ① 熟藕的香味; ② 美好甜蜜的生活; ③ 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 ④ 勤劳善良的品质; ⑤ 淳朴的民风。 (结合文本答出任意 3 点即可得 6 分 ) (4)小说的主人公是王老,但刻画刘小红的文字偏多,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8 分 ) 【导学号 : 357501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通过叙述小红与王老之间的故事,从侧面衬托王老的精神品质,凸显人物之间的关 系。 【答案】 ① 小说叙写小红得了伤寒,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 楂糕给送来,小红最终因吃了熟藕得以好转,间接表现王老的的热心善良。 ②作者描写小红帮王老洗拆衣服的细节,表现小红对王老有父母亲人般的关爱。 ③作者记述王老与婚后小红的一段对话,从正面表现王老对小红有着父亲般的关爱。 ④ 作者明写刘小红,暗写王老,使小说更有情趣。 ⑤ 小说用更多笔墨描写小红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淳朴民风以及人情之美。 (一点 2 分,答出任意 4 点 8 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大医精诚妙手仁心 “ 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生,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 —— 黄凯钧《友渔斋医话》 2020 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 50 周年,亦是罗征祥教授从事心血管病研究 56 周年。 祥和的面容,儒雅的风度,神情中透着成熟与稳重,眉宇间充满平和与慈祥—— 这就是罗教授给大家的印象。 罗教授 1952 年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毕业,几乎没有多少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在医学领域里最难最复杂的专业 —— 心脏外科学。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几乎无人涉足的禁区:除了专业技术的难度外,还有众多的不解和怀疑。 罗教授经过与广大患者的接触后,深信心血管疾病并不是少见病、富人病,他就是要到这个没有路的地方闯一闯,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闯出一条新路来。 他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从摸清心脏基本结构开始,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在心脏外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