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人教版生物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 A 组 B组 C 组 P高秆抗病 矮秆易感病 P 高秆抗病 矮秆易感病 P高秆抗病 F1 高秆抗病 高秆抗病 矮秆抗病 Ⅲ F2 矮秆抗病 Ⅰ 矮秆抗病 Ⅱ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 组由 F1获得 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2)Ⅰ 、 Ⅱ 、 Ⅲ 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 ,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 B、 C三组方法中 ,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组 ,原因是。 (4)通过矮秆抗病 Ⅱ 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1 在玉米中 ,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 (简称抗性 ,T)与除草剂敏感 (简称非抗 ,t)、非糯性 (G)与糯性 (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 (甲 )为材料 ,经过 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 (乙 )。 甲的花粉经 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 ,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 (丙 )。 请回答 : (1)获得丙的过程中 ,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 ,采用乙与丙杂交 ,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 从 F1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自交 ,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 ,其比例是。 (3)采用自交法鉴定 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若自交后代中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