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缺锌症内容摘要:
2、,发生缺锌病。 在种植柑橘过久的土壤中,所含的锌被吸收殆尽而发生缺锌病。 土壤中缺乏有机质,或某种土壤不适于种植某种砧木都会加剧缺锌病的严重程度。 土壤中镁、铜元素的缺乏使植株根部腐烂,影响对锌的吸收,也会加重缺锌病症状的表现。 在土壤中锌供应较少的情况下,若大量施用氮肥,使植株迅速生长,新长出的枝梢叶片也会表现缺锌病症状。 防治方法:在春梢生长前喷洒 酸锌液(加 1%2%石灰及 着剂),可以有效地治疗缺锌病。 此外,也可喷洒 化锌矫治。 对于氢离子浓度 31631000 纳摩/升()微酸性的土壤,施放少量硫酸锌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对碱性土壤无效。 若因缺镁、缺铜而诱致锌素缺乏,单施锌盐效果不大,必须同时施用含镁、铜和锌的化合物才能获得良好疗效。 其次,增施有机肥也很重要。 专利查询。柑桔缺锌症
相关推荐
2、的有效成分是一种有机锌化合物,易被植物吸收,含锌量高达 能迅速补充柑桔对锌的需求。 另外,安泰生还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能有效预防柑桔炭疽病和疮痂病的发生。 持续定期喷施安泰生,可以使柑桔树长势明显改观:叶色浓绿油亮,叶片变厚且有弹性,寿命延长、不易脱落;果色鲜亮、泛出油光,少染病,挂果率高,果型均匀丰满,果汁甜度提高,即使丰年之后也能维持旺盛的树势,减轻大小年现象,持续保持优质高产水平。
2、界线。 在适温、高湿条件下有流胶现象发生。 导致病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导管被阻塞,输导系统被破坏。 若病菌侵染果实,当果实采摘后,特别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往往发生蒂腐病。 初时在环绕果蒂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深褐色,病部逐渐向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纹状,由于病果内部腐烂较快,先是果心腐烂,最后可使全果腐烂,故有“穿心烂”之称。 病部果皮较坚韧,有革质柔韧感。 若病原菌侵染新叶
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图。 引起图中 DE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C ) ,还受到激素的调节。 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 ,投入某种激素 ,蝌蚪会提前发育成蛙 ,但蛙只有苍蝇大小。 这种激素应为 (D ) 5. 导学号 16244134(2017山东威海中考 )甲、乙两人在空腹状态下 ,同时一次性口服等量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然后每隔 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
2、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早熟品种亦已采摘完毕,桔园中夜蛾显著减少,很少发现为害。 夜蛾一般在入夜 7 时左右进入桔园,此时大多停留在枝叶上,以后逐渐转移至果实上刺吸果汁,9 时以后为活动高峰,11 时以后活动相对减少,天亮前后即行飞逸。 夜蛾飞离桔园以后,大多在果园附近杂草、墙隙等荫蔽处潜伏,亦有部分夜蛾潜伏在桔园枝叶茂密荫蔽处,一遇惊扰,即迅速飞逝。 夜蛾多为害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虽亦加害
2、5 月中下旬为害严重。 蛞蝓数量较多的桔园,几天内能够把全部幼嫩组织吃光。 成虫、幼体均畏光、怕热,常生活在桔园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地方,白天隐藏在草丛、枯枝、落叶下及树皮裂缝、作物根部土缝中,78 月高温干旱季节,当气温达到 35以上时,即潜入根部土下,以及凉棚架下,房屋墙边等阴暗潮湿处越夏。 若遇阴雨或露水较多,气温下降到 26以下的夜间或清晨,又恢复活动为害。 2 翻桔园,及时中耕
2、,附着的病菌侵染子叶。 土壤中的病菌越冬后,由雨水或灌溉水溅到茎、叶或果实上侵染发病。 病斑上的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病菌从气孔、水孔及伤口侵入。 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 18相对湿度在 75%以上。 在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管理不当,多年重茬的地块病害严重。 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高,结露时间长的情况下病害发生多。 (3)防治方法品种不同的品种抗病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