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黄冠梨果面“花斑病”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大,并缺少角质层,从而激发导致褐变的酶促反应,形成一层较致密的组织结构(病斑),将病部保护起来(也可以说病斑的形成是黄冠梨本身的一种免疫保护机制)。 所以病斑不扩展、不腐烂,只是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 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有:套袋(包括果袋纸质种类、颜色、透光性、透气性等)、偏施氮肥、果实的膨大速度、气候和土壤肥水状况。 二、综合防控技术1施肥:重施有机肥,并注意平衡施肥。 秋季每亩施入 35 方有机肥。 土层深厚的壤土地可以撒施后深翻,砂、粘、碱性土壤应采用挖沟改土施肥的方式进行。 发病严重者可花前株施 100200 克四硼酸钠(硼砂)。 发育期不追速效肥,如树势较弱则可于发育前期追施氮、磷复合肥(盛果期树株用量不超过 3公斤)。 2冬剪和疏花疏果:冬剪注意枝组的合理分布,以保证冠内的通风透光。 每亩留果量不超过 14000 个,产量控制在 35004000 公斤。 3幼果期喷钙:幼果期(果实套袋前)喷施瑞恩钙等有机钙盐,每 710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 4套袋:选用透气性、透光性较好的果实袋(透光率在 10左右),也可以选用内层涂有活性物质的果实袋。 套袋时期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 5浇水:花前水和冻水要浇足,其它时期的浇水依施肥和需水状况而定,避免大水漫灌。 另外,多次中耕能提高地温,提高吸收层根系活性,从而提高钙素的吸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发病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