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竹笋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成损失的危险,故应少用,有幼竹条件的不宜用。 四、栽植。 采用幼竹与地面约成 25 度的斜植法比直位栽法要好:可减少日光直晒;减少水分蒸发;每节都接近土壤,竹节上的侧芽都有发芽机会,成活率较高,植后覆土时留一节在土表,并在土端竹杆内灌水。 植后应灌水盖草,提高土温,防曝晒,以提高成活率,植后一个月左右如萌发新芽,可用 1%尿素水溶液(1 桶水加 250 克尿素)灌竹,以促进生长,提早发笋成竹。 五、管理。 植后应注意除草、中耕、灌溉、施肥,覆盖和选留母竹等工作。 植后当年的 6份除一次草,9 月间再除一次。 冬季利用农闲将竹园灌耕一次,以改良土壤性质,阻止杂草繁生。 中耕时除去多余的老竹,仅留 1:2:3年生竹各 1 株,并掘出腐朽的老竹头。 3雨季来临之前,可每周或隔周灌水一次,以促其尽早发笋,增加收入。 利用竹林内落叶,杂草等覆盖竹园周围,每丛约盖 60 公斤,每年 3 次覆盖,以保持土壤湿润。 不易取得覆盖材料的,可改用培土。 施肥可促进发笋。 可用环施法给每丛施腐熟堆肥 20斤,复合肥 5 公斤,配合灌水和降雨,在 3间施 3,以发挥肥效。 用水肥灌注竹子肥效很好。 每年白露前后,选留竹笋任其生长成母竹,其吸收养分用于竹材生长,会影响发笋数量效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