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液含解析内容摘要: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 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 t2℃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 30% C. 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 ,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 t2℃ 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 ,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 A、 t1℃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t2℃ 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 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 ,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 t3℃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 t2℃ 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 ,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 响不同.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 20℃ ,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 时,将 40g甲物质加入 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80g D. 10℃ 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 3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能表示的意义: ① 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②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③ 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④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加上升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⑤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可以据此以上几点来完成解答. 【解答】解: A、 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浓度相同,正确; B、保持 20℃ ,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C、 30℃ 时,甲的溶解度为 60g,将 40g甲物质加入 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 30g,后溶液的质量为 80g,正确; D、 10℃ 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 3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 D.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 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 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0.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5% D. t2℃ 时,将 30克乙物质放入 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30克 【考点】固体溶解度 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手温度影响变化大的物质,适宜采用降温结晶法析出晶体,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法析出晶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 A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或降温,故 B正确; C、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 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00%< 15%,故 C错误; D、 t2℃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30g,此温度下,将 30 克乙物质放入 100 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为 130克,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2℃ 时,向 100g甲中加入 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200g B.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D.将 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 t1℃ 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 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③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④ 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据此解答. 【解答】解: A、 t2℃ 时,甲的溶解度 是 80g,向 100g甲中加入 100g水后,只能溶解 8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100g+80g=180g,错误; B、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C、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的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没提温度,不能比较,错误; D、将 t2℃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 t1℃ 时,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是 t1℃ 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是 t2℃ 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的大于乙,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2℃ 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1℃ 时,将 50g水加入 15g甲物质中,可得到 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 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 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③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④ 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据此解答. 【解答】解: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故 A错误; B、 t2℃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B错误; C、 t1℃ 时,甲的溶解度是 20g,将 50g水加入 15g甲物质中,只能溶解 10g,可得到 60g溶液,故 C错误; 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 时, 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 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 ③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④ 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据此解答. 【解答】解: A、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 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D、 t2℃ 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t2℃ 时乙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B. t2℃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 > 乙 > 丙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1℃ 升温到 t3℃ 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t2℃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0%; t2℃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 =乙 > 丙,不是甲 > 乙 > 丙;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是错误的,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1℃ 升温到 t3℃ 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增大是错误的. 【解答】解: A、 t2℃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20%,故选项正确; B、 t2℃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 =乙 > 丙,不是甲 > 乙 > 丙;故选项错误; C、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是错误的,因为丙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1℃ 升温到 t3℃ 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增大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 3) t2℃ 时,将不饱和的甲溶 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加入溶质 .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增大 (选填 “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 t2℃ 降温至 t1℃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C (选序号). A.甲 > 乙 B.甲 < 乙 C.无法确定.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 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据图可以看出,在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2)据图可以看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填:蒸发结晶; ( 3) t2℃ 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使用加入溶质的方法.变化过 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填:加入溶质,增大; (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 t2℃ 降温至 t1℃ 时,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故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故填: C. 【点评】明确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与溶解度的关系,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1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在 40℃ 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相同 (填 “ 相同 ” 或 “ 不同 ” ). ( 2)两种物质中 乙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 “ 甲 ” 或 “。20xx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液含解析
相关推荐
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学生对题目所给关键字眼 “ 过量 ” 的理解,是考试中常见的题目. 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块不纯的铁片 ,充分反应后生成了,则该铁片中混有的杂质一定不可能是( ) A.铝和锌 B.镁和锌 C.镁和铜 D.锌和铜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分析】可以根据各种杂质与稀盐酸相互作用的情况碱性分析、判断
2、0 公斤,草木灰 50 公斤。 铺施基肥后深耕细耙,并接着整平,做成 宽的平畦。 在绿菜花苗长到 5 至 6 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每畦栽 2 行,株距 30 至 40 厘米,定植密度每亩 2500 株左右;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以每亩 3000 株左右为宜。 肥水管理绿菜花喜肥水,分期适时追肥、浇水是优质、丰产的关键。 追肥种类以氮肥为主,进入花球形成期,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花球迅速生长
模型图, 1个离子中含有 1个铱原子和 4个氧原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结合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个四 氧化铱正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由结构模型图, 1 个离子中含有 1个铱原子和 4个氧原子,其离子符号为: IrO4+. 1个四氧化铱正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
百五十八万零三百平方米,写作( )平方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为( )万平方米 . ( 3)一本书一共有 m页,小胖每天看 8页,看了 a 天,还剩( )页没看。 ( 4) 16 和 24 的最大公因数是( ); 30 和 25 的最小公倍数是( ) (5) 把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选择题。 ( 8 分)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4是 7的因数 B、
量不会是从 0开始,当硝酸铜反应完毕,铜的质 量不再改变,正确; D、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则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不会从 0开始,错误; 故选 B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图象进行. 4.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