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化学专题练习常见的酸和碱含解析内容摘要:

量不会是从 0开始,当硝酸铜反应完毕,铜的质 量不再改变,正确; D、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则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的质量不会从 0开始,错误; 故选 B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图象进行. 4.向烧杯中逐滴加入 x 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 x 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 酸 A. A B. B C. C D. 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图象的意义是随着乙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然后气体或沉淀逐渐增加,其次将四个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逐一分析,分析气体或沉淀的生成与 x溶液的关系,最后和图象对比可完成解答. 【解答】解: A、烧碱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但是生成的沉淀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铜,所以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难以形 成沉淀,只有把盐酸消耗完全,才能产生沉淀,故 A正确;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沉淀,即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入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马上产生沉淀,即生成沉淀的起点为原点,故 B错误; C、镁铝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只要接触就能产生氢气,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 C错误; D、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碳酸氢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气体,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是图象和化学知识相结合的题型,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 有将图象信息转换为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化学知识必须十分熟练,才可能快速解题. 5.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 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①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有的盐溶 液也显碱性; ②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有的含氧化合物有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③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不是中和反应. 可以根据以上知识点进行解答. 【解答】解: ①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盐. ②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例如碳酸中含有氧元素,但它不是氧化物. ③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所以类推结果错误的为 ①②③ . 故选 D. 【点评】通过举例的形式对各种说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尽管简单易懂,但却是考查的热点之一. 6.( 2020•西藏)对于反应 X+3NaOH═ 3Y+Fe( OH)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中含有三价元素 B. X可能是 FeCl3 C. X可能是 NaNO3 D. 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元素化合价在复分解反应 中不变的特点,可得出本题答案. 【解答】解: A、根据复分解反应特点, X 中含有铁元素,又因为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 X中含有三价的铁元素; B、 X中含有三价的铁元素,可能是 FeCl3; C、根据复分解反应特点, X中含有铁元素,不含钠元素; D、根据复分解反应特点, 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元素化合价在复分解反应中的特点,题目稍难.本题能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填空题 7.镍( Ni)是一种用途广 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硫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 +2价. ( 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 Ni( OH) 2 . (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 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SO4+2NaOH═ Ni( OH) 2↓ +Na2SO4 . ② 预测反应现象: 有绿色固体生成,溶液从绿色变成无色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结合镍元素和氢氧根的化合价来书写化 学式; (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硫酸镍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绿色的氢氧化镍沉淀,同时由于消耗了硫酸镍,所以溶液的颜色要变为无色,可以据此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解:( 1)镍元素的化合价为 +2,而氢氧根的化合价为﹣ 1,所以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知道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 Ni( OH) 2; (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硫酸镍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绿色的氢氧化镍沉淀,同时由于消耗了硫酸镍,所以溶液的颜色要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SO4+2NaOH═ Ni( OH) 2↓ +Na2SO4; 故答案为:( 1) Ni( OH) 2; ( 2) ① NiSO4+2NaOH═ Ni( OH) 2↓ +Na2SO4; ② 有绿色固体生成,溶液从绿色变成无色.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8.( 2020•恩施州)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探究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 1)上图中 A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软塑料瓶要变瘪 , C 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 OH) 2═ CaCO3↓ +2NaOH .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将废液缸中的废液过滤后,红色滤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 【查阅资料】 a、酚酞遇 Na2CO3溶液变红,遇 BaCl2溶液不变色 b、 BaCl2+Na2CO3═ BaCO3↓ +2NaCl c、 Na2CO3+CaCl2═ CaCO3↓ +2NaCl 【尝试 猜想】经分组讨论均认为滤液中肯定有酚酞和 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情况较多,下表是某几组讨论的结果: 甲组 可能有 NaOH、 Na2CO3 乙组 可能有 Ca( OH) NaOH 丙组 可能有 Ca( OH) CaCl2 丁组 可能有 Na2CO CaCl2 戊组 可能有 NaOH、 CaCl2 „ „ 上表中 丁 组一定不可能. 【实验验证】取少量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红色褪去.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验证,分析上述滤液中,还含有 碳酸钠 ,没有 氢氧化钠 . 【反思小结】上 图中 B实验证明碱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能够使酚酞变色,能够和酸反应 . 【探究拓展】上图中 B实验反应的微观过程如 D所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H+和 OH﹣ ,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H++OH﹣ ═ H2O,若 A 实验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CO2和 OH﹣ ,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Na2CO3和 H2O.则 A实验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2OH﹣ ═ CO32﹣ +H2O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观察到软塑料瓶要变瘪,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 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得出结论】分析所给的物质可以知道,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只有碳酸钠,所以可以判断在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在加入氯化钡的过程中发现红色褪去,所以可以判断在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反思小结】根据 B实验可以知道,碱能够使酚酞变色,且能够和酸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探究拓展】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 实质可以表示为:CO2+2OH﹣ ═ CO32﹣ +H2O,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1)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观察到软塑料瓶要变瘪,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 OH) 2═ CaCO3↓ +2NaOH; ( 2)【尝试猜想】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即丁组推断一定不可能; 【得出结论】分析所给的物质可以知道,能够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只有碳酸钠,所以可以判断在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 钠,在加入氯化钡的过程中发现红色褪去,所以可以判断在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钠; 【反思小结】根据 B实验可以知道,碱能够使酚酞变色,且能够和酸反应; 【探究拓展】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CO2+2OH﹣ ═ CO32﹣ +H2O. 故答案为:( 1)软塑料瓶要变瘪; Na2CO3+Ca( OH) 2═ CaCO3↓ +2NaOH; ( 2)【尝试猜想】丁; 【得出结论】碳酸钠;氢氧化钠; 【反思小结】能够使酚酞变色,能够和酸反应; 【探究拓展】 CO2+2OH﹣ ═ CO32﹣ +H2O.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的猜想及方案设计,解题时要针对实验现象,特别是有异于正常现象的现象而提出问题,依据题目中的问题,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进行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时,需针对猜想进行设计. 9.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 色, ( 2)利用氢氧化钙与 碳酸钠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a( OH) 2+Na2CO3═ CaCO3↓ +2NaOH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1)根据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考虑; (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1)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 OH) 2+Na2CO3═ CaCO3↓ +2NaOH. 故答案为:( 1)红; ( 2) Ca( OH) 2+Na2CO3═ CaCO3↓ +2NaOH.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变色情况,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0.( 2020•怀化)已知室温时, NaOH、 Na2CO Ca( OH) 2 的溶解度分别是 108g、 、. 某校化学实验室的黄老师欲配制烧碱( NaOH)溶液,取药品时发现盛装烧碱固体的试剂瓶 没有密封好,为确定该烧碱是否变质(变成 Na2CO3),黄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 A.取 ,加水溶解,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 B.取一份加入足量的稀 CaCl2溶液; C.取另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 请你协助黄老师分析: ( 1)若 B实验中产生少量沉淀, 能 (填 “ 能 ” 或 “ 不能 ” )说明烧碱已变质,理由是 CaCl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 . ( 2)若 C实验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能 (填 “ 能 ” 或 “ 不能 ” )说明烧碱已变质,理由是 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 ;若将 C实验产生的气体全部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 沉淀(不考虑实验损耗),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该烧碱已 部分 (填 “ 部分 ” 或 “ 完全 ” )变质. ( 3)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及已学知识,写出一种判断该烧碱是否已发生变质的实验方法 取样品,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