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二新人教版第416套内容摘要:

5个小题计分)( 5分) (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 2) ,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3)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4)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 5)乌鸟私情,。 (李密《陈情表》) ( 6)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 7)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 8)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寒 色 龙应台 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② 他问的是: “ 家,是什么。 ” ③ 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 和 “ 我的志愿 ” 、 “ 我的母亲 ” 、 “ 我的暑假 ”同一等级。 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 “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① ” 早有体会的人。 ④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 过去。 这么难的题啊。 ⑤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 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 烫的便当 ② 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 周末上街 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 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 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 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 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⑥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⑦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 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 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 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 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 去。 ⑧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 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 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 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⑨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⑩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 ,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 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 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1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12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 一 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 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 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 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 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 笑了一下。 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13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14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15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0年第 7期) 【注】 ① 这两句选自李煜词《望江梅》。 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 ② 便当:可随身携带的盒饭干粮。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全都选对给 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 2分,有选错的给 0分)( 4分)( ) ( )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 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如三次出现在文中的 “ 栀子花香 ” ,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C.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 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 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 “ 家 ” 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17.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 “ 家 ” 的内涵。 ( 4分) 答: 18.文章三次出现 “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 ,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4分) 答: 19.文章最后一段发人深省,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 ( 8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分,共 3小题,每小题 4分) 20.名著插图以其高度的艺术性为人称道。 请欣赏下面这幅《红楼梦》插图,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