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62套内容摘要:

( 11)豆花的原料是黄豆,它是由盐卤点化豆浆而成的半固体,细腻、柔软。 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 豆花凉爽滑腻,入口即化。 细细品来,它的清香不完全是豆子被研磨后迸出的香气,它还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因而那清香是别致的。 一份豆花落 肚,疲劳感一扫而空,说不出的惬意和滋润。 我实在爱极了这吃食,又叫了一份,这次不是原汁原味地吃,而是像别人一样,佐以含糖的姜汁。 这份豆花虽然也好吃,但是淋了姜汁的豆花,味道还是俗了些。 ( 12)两份豆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气。 再次上路时,脚步就轻快了。 开始时是尾随着行进在最前面的人,后来与他们渐渐拉开一段距离,为的是独行的那份快乐。 好像人一有了力气,胆量也大了,我不再惧怕山中会跳出什么劫匪。 我在溪畔驻足,观赏水中的游鱼;我在半山腰那白色的茶花和红色的扶桑前放慢脚步,看大团大团的花朵如何含着阳光绽放。 直到下 得山来,到了海边,也没有疲惫的感觉。 ( 13)十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船去了大屿山的一个小海岛。 ( 14)这个小岛居住的都是打鱼人,他们是香港原住民的后代。 他们住的房屋很有特点,一座座灰色的棚屋就建在水上,支撑棚屋的水泥石柱裹着海草,很多棚屋上落着鹭鸶。 住在棚屋的人,出门乘船,归家也乘船。 晚上,他们是枕着海涛入梦的。 香港政府为渔民盖了新房子,可他们还是喜欢老式的棚屋,不肯迁出。 我站在石拱桥上,看归来的渔船。 有的渔船是大丰收,鱼儿满舱;有的则收获平平,不过几斤小杂鱼。 打鱼人站在船头,都黑瘦黑瘦的。 不管收 获大小,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平和的。 ( 15)我们在小岛的石街中闲逛,看形形色色晒干了的海产品。 不知谁说,这里的山水豆花很好吃,于是一行人踅进一家小店。 女主人很热情地推荐她店里的其他小吃,可我对山水豆花情有独钟,只点了它。 它上来了,仍然是那么的凉爽滑腻,那么入口。 不同的是它有着微微的咸腥气,好像它是一艘白轮船,刚刚出海归来。 ( 16)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山水豆花中“山水”的含义。 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 和力的食物,在西贡的山中,我品尝的豆花中有山的气息;而在大屿山的小岛上,它则裹挟着海水的气息。 这样浸 润着山水精华的食物,无疑是有魂灵的。 谁又能忘怀有魂灵的食物呢。 1段中“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含义是什么。 ( 3分) 10段中画波浪线句子。 ( 4分)。 ( 3分) ,详略有所不同,为何这样安排。 ( 5分) 16段最后一句话(划波浪线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 5分) 1段中 “ 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 ” 的含义是什么。 ( 3分) 作者认为人总是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故说人是硬的;食物则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 故说食物是柔软的。 10段中画波浪线句子。 ( 4分) 该段文字采用比喻和拟人(各 1分,共 2分)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豆花鲜润、嫩滑的特点。 ( 2分)。 ( 3分) ( 1)作者从香港原住民不愿搬迁、平静的表情上看到了香港原住民的质朴、忍耐的性格。 ( 1分) 香港原住民的特点与山水豆花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山水豆花与原住民性格相互映衬。 ( 2分) ,详略有所不同,为何这样安排。 ( 5分) 三次吃山水豆花,第一次最为详尽,原因是 作者第一次品尝山水豆花,因此对山水豆花的色香味都进行了详尽描写。 ( 2分) 第一次吃到的山水豆花原汁原味,带着青草的气息,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使得作者初步领悟了 “ 山水 ” 的含义。 ( 2分) 后两次品尝山水豆花,一次是作为对比, 一次是作为验证,两次 都是用来补足作者对山水豆花的感悟。 故略。 ( 1分) 16段最后一句话(划波浪线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 5分) 是对山水豆花的精神实质的高度提炼( 1 分),升华主题,深化主旨。 ( 2分) 呼应了开头 “ 食物是软的 ” 的感悟,又是对其的一种深化和提升。 ( 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 20题。 ( 19分) 佟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 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 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 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 “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佟曰:“异人何等。 ”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佟曰:“ 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 ”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 董授之。 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 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 ”遂于衣底出短刀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 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 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叩以剑法,谢不知。 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拏②。 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 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 ”少顷,似加搒掠③,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 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 ”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 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 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 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 檐上笑曰贼幸去矣。 ”烛之已杳。 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 ,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