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18套内容摘要:
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 ( 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系着红蝴蝶结的小辫子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B.爱先生送给他的小女儿安娜一套原装美发用具这一情节,既能塑造爱先生的人物形象,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爱先生 的老板和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在看到爱先生的“时髦”打扮后都说了一句“活见 鬼”,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基本一致的。 D. 虽然邻居、老板和记者在小说中都是次要人物,但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他们的出场为主要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的社会环境。 E. 小说情节设置得非常巧妙:出门前,爱先生只顾欣赏他的新领带,没有注意到安娜做的事;回家后,爱先生只顾高兴,安娜为他解开辫子并取下蝴蝶结他也不知道。 ( 2) 爱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请概括回答。 ( 6分) ( 3)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结尾 “ 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 亮的红蝴 蝶结 ” 这一情节的作用。 ( 6分) ( 4) 这篇小说有哪些讽刺意义。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 8分) 四 .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 1877— 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 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 患 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 ,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 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 “ 君子固穷 ” 的旧日生活。 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 “ 隐恶扬善 ” ,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 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 毕生精力于著述。 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 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 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 “ 救亡图存 ” 时代潮流的冲击。 当时, “ 实业救国 ” 、 “ 教育救国 ” 、 “ 富国强兵 ” 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 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 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 “ 演义救国 ” 的素志。 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 “ 洪宪帝制 ”。 他在《清史演义》自序 中说: “ 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 ” 《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 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 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 秘 所在。 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 “ 洪宪帝制 ” 的历史鞭挞。 民国十年正是“ 直皖战争 ” 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 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 “ 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 语皆有本,不敢虚诬。 ” 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 蔡东藩在历 史 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述虽以 “ 演义 ” 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 “ 演义体 ” 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 等等。 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 “ 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 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 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 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 ” 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 “ 新演义 ” 体。 “ 新演义 ” 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 他还采 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 , 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 这一 “ 新演义 ” 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 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 “ 新演义 ” 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 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 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 , 何不取法乎此 ?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 1l部 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 “ 写当代之状况 ”。 “ 语皆有本 ” ,使 “ 军阀武夫为之惧 ” ,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C.蔡东藩的 ‘ 新演义 ” 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 “ 演义体 ” 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 “ 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 其误人亦不少 ’ 也 ” ,不适合 “ 供社会教化之助 ”。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 2)作者认为蔡东藩 “ 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 6分) ( 3)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请分条陈述。 ( 6分) (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 11部 600余万字。 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8分) 第Ⅱ卷 (表达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 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3分) A.目前,给表演类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项目添枝加叶的媚俗倾向很严重,如曲艺里乱加歌舞、乱加灯光布景等,这将会。20xx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18套
相关推荐
转动,他只掉过小半张脸来瞅了一下。 “哼。 ”他两个嘴角往下弯着 ,没那回事似地跨到那张方桌跟前。 他走起路来象个运动员,踏一步,他胸脯连着脑袋都得往前面摆一下,仿佛老是在跟剐人打招呼似的。 老包瞧着他儿子的背:“怎么又要留级。 ” “郭纯也留级哩。 ’:那小伙子脸也没回过来,只把肚子贴着桌沿。 他把身子往前一挺一挺的,那张方桌就咕咕咕地叫。 老包轻轻地问:“你不是留过两次级了么。 ” 没答腔
18 题。 读莫扎特与忆乡村(有删节) 耿 翔 ⑴大地上的事情,只有大地知道。 ⑵当我还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 里,跟着年迈的父母,像蚕儿结茧一样,完成将被土地封闭的童年时,一种内心的躁动,使我对来自土地的每一种声音,都十分敏感,都想通过声音的翅膀,飞抵一片比麦田,更令人动情的地方。 ⑶莫扎特,我不知道在你生活的大地上,声音的翅膀,最初是怎样飞翔的。 当你用耳朵,听见花的骨朵
柳州在桂岭南。 ③ 荆、郢:古楚都。 【小题 1】从体裁的角度看,这首诗属于。 ( 1分) 【小题 2】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3分 ) 【小题 3】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 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 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 些方面相合。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4分) 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 实际上,在 “ 万死 ”
2、熟时全红,果面 90%以上着玫瑰红色,茸毛密短,果皮厚,果肉乳白色,果肉脆硬,肉质细,纤维少,味甜香气浓。 老熟时果皮较易剥离;抗病性强,虫害少。 栽培技术平地株行距 34 米,亩植 55 棵,小冠形修剪,冠高控制在 3 米左右,丰产性较好。 一年浇灌 3 次即可,可不施化肥,重施有机肥。 施肥重点应掌握100 公斤果施 6 公斤磷肥、5 公斤钾肥。 施肥的时间在冬、秋两季最好。 每年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