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油菜栽培三法内容摘要:

2、土壤蓄水与供水的能力。 但其膜孔易与种子错位,需要放苗,操作困难,费工费时,且播种质量不易保证,少量降雨难以集流根部。 从目前生产现状看,还无专门的播种机具。 这种方式适宜高海拔地区推广。 二、油菜膜侧沟播栽培。 选用幅宽 40 厘米的地膜,起垄后覆膜、垄中心线相距50 厘米,在两膜之间 25 厘米处开沟播种 1 行油菜,株行距分别为 米和50 厘米,留苗密度为 1 万株/亩。 油菜膜侧沟播,土壤通气性好,集水效果显著;操作容易,省工、省时。 但在干旱期,保墒效果较穴播差。 播种时可借助22/4 地膜小麦覆膜施肥沟播机实施精量播种。 适宜中海拔地区推广。 此方式目前比较成功,是地膜油菜主要应用方式。 三、油菜膜内沟播栽培。 先用锄头开沟,沟深 10 厘米,两沟相距 50 厘米,沟内播种,留苗密度 1 万株/亩,在油菜越冬前进行防虫后用 140 厘米的宽膜盖苗,并在膜上每隔 20 厘米打孔通风,孔径 3 厘米。 油菜春季返青后逐渐揭膜炼苗直至完全揭膜。 此方式操作复杂,冬前覆膜时蚜虫防治如不及时、不彻底,易引发病害发生,造成大幅度减产,不利于大面积应用。 但在油菜返青前增温保墒效果较好,既能提高根际土温以及生长点和叶面温度,又能减少土壤蒸发,降低油菜茎叶蒸腾,使油菜在寒冷冬季免受冻害,而且能晚播。 适宜人多地少,作物争时争地比较突出的地区,在回茬地上种植晚播油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