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11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号 25894073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 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 患者应该增加对痛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 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 , 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② 即使避免饮 食不当,也可能有其他诱因导致痛风。 ③ 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并不能够保证一定远离痛风。 二、提高阅读能力 (22 分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后面各题。 导学号 25894074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 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 ① 悰 : 欢乐 , 乐趣。 ② 青门 : 长安城的东南门 , 本名灞城门 , 因其门色青 , 故俗称为 “ 青门 ”。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CD ) A.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 送别诗有表现亲情 、 爱情的 , 也有表现友情的 , 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 开篇写凋零的桐叶 、 衰败的槿花 , 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 , 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 “ 况与故人别 , 中怀正无悰 ” 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 , 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 , 情景交融 , 十分感人。 D. 友人问诗人 “ 为何不相送 ” , 而诗人以 “ 心到青门东 ” 回答友人 , 寥寥数笔 , 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E. 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 , 但一定要知心 , 知心人不在 , 心如空城般孤寂 , 言简意赅 , 却富 含哲理。 【解析】 C项 “ 情景交融 ” 错,此两句没有写景。 D 项这两句并。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11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 130多个。 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答: ① 国力强盛,丰衣足食。 ② 充满自信,不怕肥胖。 ③ 鲜卑血统,健硕为美。 8.
的崇尚。 B.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 , 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 ,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 C. “ 圆 ” 经常在 “ 圆满 ” 、 “ 至美 ” 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 , 是因为 “ 圆 “ 是完满的象征 , 是循环往复的表现 , 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 在古代中国 , 对 “ 圆 “ 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 ,
,只在夜间出来觅食,白天一般躲着不出来。 对于涉禽来说,黄鳝的外表溜滑,易于吞吃,且营养丰富、热能耐久,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夏秋之交,鳝鱼特别肥腴,自然会成为 “ 黑牡丹夫妇 ”的捕食对象。 “ 夫妻 ” 俩成天 徜徉在黄鳝出没的荒沼野塘中 , 常以自己的长喙当作犁头 , 耐心犁开洞穴 , 寻找着鳝鱼起居留下的蛛丝马迹。 一旦发现鳝鱼的泥穴 , 双方就会轻轻地拍起“ 翅语 ” ,
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 学的并不是 “ 古人之学 ” ,所喜爱的也不是 “ 古人之好 ”。 D. 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 ,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1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不如己者 , 问焉以求一得 , 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 以多问于寡也。 (3 分 ) 译文: (2)圣人所不知 ,
2、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开通前底风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降低株间湿度防止叶面结露,抑制病菌浸染。 、加强肥水管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徒长,提高磷钾肥利用率或增施磷钾肥强根壮棵,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可随水冲施“和之源”、生物钾硫酸钾复合肥等。 生物菌肥“和之源”等每平方米施用千克浸泡小时随水冲施。 此时一般应每天浇一次水,水采取膜下暗灌的方法避免地面积水增加棚室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