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一会儿写在家发生的几件琐事,一会儿写出门上学得病的大事,似乎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显得有点零乱,不够紧凑。 E.写真人实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全文中心明确,浑然一体。 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 (2)作者从哪几个方 面叙述了这位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 请简要概括。 (6 分 ) 答: (3)文章最后引用了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 “ 走路 ” 的感悟。 说说你是如何解读这几句话的。 (6 分 ) 答: (4)这位妈妈教育子女的方式是高超的,那么究竟高超在什么地方呢。 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8 分 )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20 年 10 月 5 日 ,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2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 , 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 月 6 日上午 , 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 ,一再强调 “ 也没什么好讲的 ” , 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 , 她说 ,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 , 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 , 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 ,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 1930 年 12 月 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 呦呦鹿鸣 , 食野之苹 ” , 《诗经 小雅》 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 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 , 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 年 , 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 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 , 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 ,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 ,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 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 ,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 “ 抗疟 ” 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 生组织报告 ,全世界约数10 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 , 每年约 2 亿人患疟疾 , 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 年代初 , 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 , 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 80 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 , 筛选出 20 多万种化合物 , 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 , 所以 , 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 , 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 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 , 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 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 , 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 , 但是 , 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 , 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 , 1969 年 , 39 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 , 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 ,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 640 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 , 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然而她并不气馁 , 经过 200 多种中药的 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 , 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 , 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 , 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 , 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 青蒿一握 , 以水二升渍 , 绞取汁 , 尽服之 , 可治久疟 ”。 琢磨这段记载 , 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 ,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 190 次失败后 , 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 100%。 疟疾 , 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 , 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 , 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 , 每年在全世界 ,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 , 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 见。 但也有少数 ,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 这是 2020年度在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 —— 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中的颁奖词。 2020 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 , 但毕 竟是令人庆幸的。 当颁奖词庄严的声音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 , 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父母希望女儿健康成长。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 和效益。 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这个大奖,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 分 ) 答: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并分析。 (6 分 ) 答: (4)文中说 “ 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 ,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 分 ) 答: 第 Ⅱ 卷 表达题。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的海上 如果,和一个人第三次相逢,恰好在黄昏,又在海上。 这样的开头,读起来也许有点浪漫。 然而,我想说的,比浪漫要淡一些,但在某个层面上,却又深一些。 那一天,是在游轮上。 船在离岸不远处停泊着,大部分乘客都上岸去玩了。 我们选择留在船上,享受心情的晃荡,一下子就晃到了黄昏。 正在甲板上聊着,上岸的人已三三两两地 陆续回来,从我们面前经过,走回船舱。 忽然,有位女士停了下来,叫出我的名字。
2、上,叶片上呈茶褐色斑点或云纹,在茎上为黑褐色斑块。 巨芽型顶部及叶腋长出的芽分枝或呈线形,变大畸形,多不能结果,或果呈圆锥形坚硬且小。 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卷曲整个植株萎缩,或丛生多不能开花结果。 黄顶型:顶部叶片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不定枝丛生。 番茄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一是根据天气情况掌握放风时间及强度。 适当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 晴天上午,当棚温达 28时放风
2、 500,小鱼 250 克,捣碎后加适量开水,喂乳水不足的母猪,日喂一次,连喂三日,可促使母猪多产乳。 治家畜尿血取韭菜籽 90 克,甘草 30 克,研成粉末,温开水调服。 凡尿血家畜一剂可见效,三剂可治愈。 治仔猪白痢取新鲜韭菜 30 克,洗净晾干,切碎捣烂,用纱布挤汁,分两次灌服,服后一天见效,连服 2,便可痊愈。 如仔猪较大,用量可加倍。 治牛前胃病取韭菜 1500,切成 10 厘米长
明、连贯的语言表述出该调查结果表反映的主要信息即可。 参考答案: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 其中,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比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打算在城市定居的比例更高,而未婚女性想在城市定居的愿望更为强烈。 6. SOS 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一个。 儿童村 中每个 “ 家 ” 都有一个 “ 妈妈 ”
参考答案: (内容 )漫画左边是一个逃跑的男子,他戴着眼镜,没有心肝。 右下角是男子逃跑时丢下的 “ 道德 ” 与 “ 责任 ” 两颗心。 右上角是男子说的话, “ 灾难来了,丢下这些,我就会逃得更快 ”。 (意思对即可 ) (寓意 )谴责了在灾难来临之际,不顾道德与责任,只顾自己逃命的人。 (意思对即可 )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9题。 “ 她只能活七小时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