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25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会。 这便是期望, 无边的理想。 答 : 我想成为一张纸,呈现出光彩照人的人生。 这就是渴望,无序的理想。 我想成为一台砚,研磨出多姿多彩的生活。 这才是盼望,无涯的理想。 【解析】 从示例看,要按照 “ 笔、墨、纸、砚 ” 的顺序,以拟人的手法写 “ 理想 ” ,关键点是句式的选用要与例句相同。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 分 ) 导学号 30994183 奉陪郑驸马韦曲 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 ② 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 韦曲 :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 , 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 禁 : 消瘦。 8. 诗家常借 “ 韦曲 ” 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5 分 )( BE ) A. 杜甫诗中韦曲花 , 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 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 B. 当年燕子知何址 , 但苔深韦曲 , 草暗斜川。 (宋 张炎《高阳台》 ) C. 莫夸韦曲花无赖 , 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 虞集《题南野亭》 ) D. 花气上林春浩渺 , 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 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 E. 韦曲杜陵文物尽 , 眼中多少可儿坟。 (明 王象巽《游曲江》 ) 【解析】 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 “ 当年燕子知何处 ” 和“ 韦曲杜陵文物尽 ” 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9.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 “ 小乌巾 ” : “ 刘岩隐逸不仕 , 常著缁衣小乌巾。 ” 结合这一注解 , 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 答 : 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 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 ” ,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4分 ) 导学号 30994184 马克思之墓 南 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