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综合测试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 译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种做法 )使用的人力少 , 收获的却很多 , 百姓觉得这样很便利。 (4 分 ) (2)先前魏国的公子无忌 , 威德远播邻国 , 仍要借助兵符才能解救对赵国的包围。 (4 分 )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是河内汲县人,年轻时很有才能,在郡里为官担任公曹,以公平著称。 更始年间,被大司马府征召。 建武元年,一年之中连升三次官职到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干不法之事,在城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扰。 杜诗晓谕萧广,他仍不改悔,于是杜诗就杀掉了萧广,回京后把情况奏报给光武帝。 光武帝召见了他,赐给他仪仗,又派他到河东巡视,去招降和诛杀反叛的贼人杨异等。 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调集部署郡中士兵,带领骑兵突击贼兵,杀死了杨异等人,贼兵因此被消灭。 拜授为成皋令,做了三 年官,政绩十分突出。 又迁升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 他生活俭朴,施政清正平和,靠诛杀强暴的人建立威望, (他 )善于计划谋略,减少和爱惜民力劳役。 又设计制造水排,铸造农具, (这种做法 )使用的人力少,收获的却很多,百姓觉得这样很便利。 此外,还修建池墙,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丰足富裕。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称赞他说: “ 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 杜诗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不应长期担任大郡长官,请求降职,用来把职位让给功臣。 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所以没 有同意这个请求。 杜诗喜欢推举贤才,多次举荐知名人士清河人刘兢以及鲁阳重崇等人。 当初,法令制度还非常简单,朝廷还只是以皇帝的玺书调兵,没有虎符作凭信,杜诗上疏说: “ 臣下听说军队是国家的凶器,圣人对此极慎重。 依照旧制,发兵都以虎符作凭信,其余的征调,仅用竹制的令牌。 符信会合无误,作为信用,这是用以证明国家的命令,表示重视,加强威信的。 先前发兵,只是用玺书,有时用皇上的命令,如果有奸邪的人欺骗作假,也无法知道,我认为军事行动还在进行,贼人尚未消灭,从各郡国征调军队,应该慎重,可以设置虎符,以断绝奸人作恶之源。 先前 魏国的公子无忌,威德远播邻国,仍要借助兵符才能解救对赵国的包围。 如果没有如姬的杀父之仇,那么公子无忌救赵也不会成功。 事情应该复杂,就不可以减省,繁费出于不得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杜诗上书奏报,建议被朝廷采纳。 杜诗虽然在外地做官,仍然尽心于朝廷大事,有忠正的言论和好的建议,都随时进献上奏。 任官七年,政令教化大为推行。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宾客为弟弟报仇,被征召问罪,正巧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家中贫困,没有田宅,死后没有地方下葬。 皇上下诏在郡中官邸治丧。 并赐一千匹绢办理丧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各题。 (20 分 ) 最后一片芦苇 东方樵 日日坐车经过那片公路与铁路之间狭长的洼地,都没怎么留意。 而深秋,人把高的草丛上,却亮起一片如烟似雾的白花,这才知道它原是一片芦苇。 从此每当通勤车走过那里,我都要凭窗深深地凝望。 一茎芦花在秋风中招摇,也许不算什么,但白茫茫的一片,就算得上是风景了。 我很奇怪,芦花的灰白,是冷的色调,却不使人望之而生寒意,倒显得暖暖的。 它轻柔蓬松得像一团梦,一个季节就躺在这样的梦里,由是少了些许刻板和肃杀,多了些许灵动和温软,这或许是最有韵味的秋光。 同处 于一个季节,由芦花我最先联想到的却不是菊花,而是不同时的油菜花,这恐怕得归因于芦花和菜花某种性气上的酷似:纯然一色,群集为景。 芦花之美,正得益于此。 不过,较之菜花,它更具有一种淡泊、安详、散逸的风韵,因而更加叫人心仪。 可能是 西风太过强劲的缘故,那片芦花微微地往东斜倾,瘦茎稍带一点弧度,而白羽似的花像旗帜一样横飘,偌大一片芦苇没有一点纷乱之象,清爽得像一个天庭饱满、神清目朗的老学者梳理得很顺的头发。 我想起帕斯卡尔那句尽人皆知的话,这话他该不是面对着一片芦苇才灵感突发而想出来的吧。 那片芦苇是什么时候长 在那儿的呢。 我不知道,我相信旁人也不会关心这个问题。 芦苇是不求人知的,它是大自然的儿子,自荣,自枯,好在也没有人刈割它为柴薪。 在那些我们忽略了它的季节里,它也绝不会是一片不堪入目的荒芜,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从它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