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黄粉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2、翅,触角和足很小,无腹管,无尾片。 卵:椭圃形,长 米,表面光滑,淡黄色。 若虫:淡黄色,形似成虫,仅虫体较小。 由于虫体很小似黄粉附着在一起为害果实,故称为黄粉虫。 三、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黄粉虫每年发生 6,以卵在树皮缝内老翘皮下、果柄脱落层等处所过冬,但造成为害的均是在树皮下过冬的群体。 梨开花期开始孵化,仍在树皮下取食为害,产卵繁殖。 麦收前后部分成虫转移到嫩枝、果台、果梗上繁殖为害,但仍有相当数量在树皮缝内为害。 6 月中下旬大部分成虫转移到果面、果实的萼洼处为害,并继续产卵繁殖 3,8 月中旬果实将近成熟时为害最为严重。 四、防治措施 l、刮除老翘皮,树干涂白,消灭越冬卵。 2、打好铲除剂,梨芽体膨大期喷施 50的索利巴尔或结合防治越冬代梨木虱成虫喷洒 2000的菊脂类农药。 3、提高打药质量,果实萼洼处、树冠内膛、下层枝,注意均匀喷药。 4、喷药时期,重在转果期,用 2000的敌杀死、溴氰菊脂类农药或 1000的甲胺磷等防治效果都很理想。 5、保护好天敌四星瓢虫。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