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 “ 露 ”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 C不符合题意; D、江河的冰雪 “ 消融 ” 属于熔化现象,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 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9.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 “ 金噪子 ” (又名 “ 声波炮 ” )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 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 “ 金嗓子 ” 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金噪子 ” 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 递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 20赫兹,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 20200赫兹. 【解答】 解: 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 “ 金嗓子 ” 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 D、 “ 金噪子 ” 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为声学的综合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比较基础,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10.医院杀菌用 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着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 ) A.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紫光和蓝光 B.其实那灯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灯是看不见的 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和太阳中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考点】 紫外线. 【专题】 应用题;归纳法;声与光;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医院内的紫外线灯就是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的. 【解答】 解:根据紫外线能杀菌制成了杀菌的紫光灯.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外,它还发出少 量蓝光和紫光. 故选 A. 【点评】 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医院中经常用到.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用红外线照射病灶,达到治疗的目的.紫外线能杀菌,制成紫光灯进行消毒. 11.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考点】 液 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解答】 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12.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 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 B.镁﹣﹣铁合金 C.钠﹣﹣铝合金 D.铁﹣﹣铝合金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铁的熔点比铜沸点低,可以制得铁铜合金;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的温度高于镁的沸点,不宜采用上述 方法制取;当熔点较高的铝开始熔化时的温度达不到钠的沸点,可以制得钠铝合金;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达不到铝的沸点,要以用上述方法制取. 【解答】 解: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说明两者可以同时处于熔化状态下. A、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铜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 B、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镁已经处于气体状态,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 C、当熔点较高的铝开始熔化时,钠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 D、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 熔化时,铝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表中数据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共 10小题,每空 1分,共 28分) 1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不同 的(选填 “ 相同 ” 或 “ 不同 ” ).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音色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 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 “ 响度 ” 、 “ 声调 ” 或 “ 音色 ” ). 【考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 1)声音需要靠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同一种介质中,温度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影响. (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解答】 解:( 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 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3)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故答案为:不同;音色;响度.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 14.点燃的蜡烛、发光的水母、太阳、月亮,其中不是光源的有 月亮 .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能使水温升高,说明光具有 能量 . 【考点】 光源.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靠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太阳能照射物体可以把太阳能以热辐射的形式转移到物体上,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 解:太阳、发光的水母、燃烧着的蜡烛、都能够自身发光,属于光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的太阳光发亮,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使水温升高,这说明光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月亮;能量. 【点评】 本题考查光源的有关问题,此类问题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物 理现象,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难点. 15. 2020年 5月 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如图所示为日晕的景象.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 绿 、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太阳光是 复色光 (填 “ 单色光 ” 或 “ 复色光 ” ). 【考点】 光的色散. 【专题】 应用题;定性思想;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太阳光是复色光,它可以经过色散现象看到里边光的组成,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解答】 解:经过色散 后,太阳光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说明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复色光. 故答案为:绿;复色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掌握情况,需要加以强化记忆. 16. “ 做一做 ” :对着手背吹气、哈气,你的感觉是吹气时手背较 冷 (选填 “ 冷 ” 或“ 热 ” ),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背表面空气的流动,使手背上的水分 蒸发 加快,且需 吸热 (填 “ 吸热 ” 或 “ 放热 ” ),所以出现了刚才的感觉;而哈气是因为哈出的热气温度高于手背的温度,水蒸气遇冷 液化 成小水珠,并且 放热 (填 “ 吸热 ” 或 “ 放热 ” ),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感觉.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从吹气加快蒸发、哈气热量传递两种现象进行分析,同时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的内容也要考虑. 【解答】 解:吹气加快了手背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手背上水分的蒸发,从手背上吸收了大量的热,所以感觉凉. 哈气是高温水蒸气对温度较低的手进行的热传递现象,所以手感觉暖.水蒸气变成液态,叫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冷,蒸发,吸热,液化,放热.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蒸发和热传递及液化现象的掌握情况. 17.如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 1应标 白 色,区域 2应标 蓝 色. 【考点】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基色.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在一起可得到白光. 【解答】 解: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无法用其它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而其它颜色光可用红、绿、蓝光适当混合而得到.故图中区域 1和 2分别应标上白色、蓝色. 故答案为:白;蓝.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三原色,以及颜料的三基色的认识和了解.光 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注意区分,光的三原色能合成白光,颜料的三原色能合成黑色. 18.发生地震、台风时,常伴随有 次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的产生.频率高于 202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 20200Hz,其频率高于 202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 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解答】 解:自然界中的地震、台风会产生次声,具有极强的破坏力;频率高于 202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故答案为:次声 波; 20200.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需要了解两种声音的不同特点及其具体应用. 19.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这是利用了水在 凝固 时(填物态变化名称),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此外,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 压缩体积 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使气态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加压;据此分析 解答. 【解答】 解:水在结冰时,由。20xx-20xx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玉兔号 ” 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实现了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 (1) 玉兔抵月除留下深深的 “ 足迹 ” ,也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 “ 倩影 ” , (如图所示 ), “ 倩影 ” 形成是由于 的结果; (2) “ 嫦娥登月 ” 让人联想到 “ 小猴捞月 ” 的故事 ,如果井水深 10米 ,则 “ 井中月 ” 距离水面 米; 第 15 题 第 16 题 第 17 题 (3) 据介绍
第 12题图 第 13题图 第 14题图 第 16题图 14.如图,要使平行四边形 ABCD是矩形,则应添加的条件是 ▲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15.如果 △ABC 的三条中位线分别为 3cm , 4cm , 6cm ,那么 △ABC 的周长为 ▲ cm . 16.如图,将 Rt△ ABC绕直角顶点 C顺时针旋转 90176。 ,得到 △ A′ B′ C,连接 AA′ ,若 ∠ A BA=
贡)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 1: 2: 3,质量分别为 3g、 24g、 36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13分 ) 14.(2020•通辽 )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 cm,停表乙的示数为 s。 15.( 2020•铜仁市)在物理学中,我们用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 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 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