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3期末检测一含解析内容摘要:

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 B.Ⅲ 区比 Ⅱ 区纬度低 ,故热量比 Ⅱ 区充足 C.Ⅲ 区和 Ⅰ 区所处纬度差不多 ,光照条件相同 D.Ⅱ 区比 Ⅰ 区北部降水少 ,故以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 Ⅰ 区北部为界 ( )。 — Ⅱ — 农耕业、河谷农业 — Ⅰ — 畜牧业、灌溉农业 — Ⅲ — 高寒牧业、绿洲农业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地理界线 P 为秦岭 — 淮河一线 ,该线为我国 1 月 0 ℃ 等温线 ,同时也是我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因此 ,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 ,从而影响到两侧种植业的不同 ,南方为水田 ,主要种植水稻 ,北方为旱地 ,主要种植小麦。 图中 Ⅰ 区为东部季风区 ,Ⅱ 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Ⅲ 区为青藏高寒区 ,Ⅱ 区比 Ⅲ 区纬度高 ,但是由于 Ⅲ 区海拔高 ,故热量较 Ⅱ 少 ,比 Ⅰ 区更少。 Ⅱ 区与 Ⅰ 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 ,降水有明显差异 ,且由此导致其 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 ,故以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根据甲、乙、丙三幅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以及降水量图 ,不难判断出甲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乙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丙图为温带季风气候 ,再对照农业生产其他因素 ,不难分析出甲 — Ⅰ — 农耕业 (水田为主 ),乙— Ⅱ — 畜牧业、灌溉农业 ,丙 — Ⅲ —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答案 : 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草场载畜量指在 适度利用的原则下 ,一定的草地面积 ,一定的利用时期内 ,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 发育、繁殖的情况下 ,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 读图 ,完成第 18~19题。 — 1975年间 ,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 人地关系 ” 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 60年代 —— 降水偏少 80年代 —— 过度放牧 90年代 —— 牲畜太少 —— 气候变暖 答案 : ,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答案 :C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交通、水源、能源等方面对人类意义重大。 下图为某国水系示意图及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 21~23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