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青枯病发病规律内容摘要:

2、不从维管束处分离。 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成泥状,可别于枯萎病。 致病菌为青枯假单胞杆细菌。 病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钝圆,单生或丛生,极生 13 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在肉汁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污白色,稍隆起,平滑具光泽。 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或侵入薯块随贮藏越冬。 病菌可在土中离体腐生 14 个月至 6 年。 播种病薯可直接引起植株发病。 在田间经灌水或雨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染,并可透过导管进入相邻的薄壁细胞。 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系统扩展、堵塞导管,阻断水分输导而致植株萎蔫。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 1040间均可发育,以 3037为最适。 土壤低洼、含水量高、排水不良、阴雨连绵,或天晴后气温剧升时,发病严重。 偏酸性土壤发病较重。 线虫等地下害虫多的地块病害严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