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3内容摘要:
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试题分析:果蝇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要经过卵期、幼虫期间、蛹期和成虫期这几个时期,这是动物的发育过程, 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的行为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 D 【解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细胞结构内因为核区没有核膜包裹,所以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 D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信息交流即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 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信息交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分裂生殖,又叫裂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一个细菌分裂 n次后的个数是 2n个。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细菌的生殖方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的 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5. D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等。 A、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故 A 说法正确, B、所有的细菌都为单细胞生物,故 B说法正确, C、细胞核包括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面的蛋白质外壳,细菌有遗传物质 但无核膜,故细胞核未成形,故 C说法正确,所以 ABC都不符合题意。 D、细菌细胞内有遗传物质,故 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细菌的细胞的结构特点。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菌的结构特点,可结合细菌的细胞结构图 进行记忆。 6. C 【解析】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能够增加所处环境的氧气的含量。 夜晚绿色植物就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了,池塘中的许多水生植物白天通过光合作用能增加池塘中的氧气,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到了黎明时分就是池水中氧气含量最少的时候,其中鱼虾为了能呼吸到足够的氧气只有浮头或跳出水面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了。 在生长有较多水生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 “鱼浮头或跳出水面”是因为池塘中含氧量较低。 故 A、 B、 D错误, C正确,故选 C。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7. B 【解析】 试题分析: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泡菜也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 8. A 【解析】 试题分析:蝗虫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 考点: 动物的呼吸。 9. B 【解析】 试题分析: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综上所述,骨本身是可以运动的说法是叙述不正确的。 考点: 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 配合。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 解此题的关键的理解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知道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 A、做“引体向上”时,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组肌肉的协作完成, A错误; 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正确; C、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C正确;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 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11. D 【解析】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腱的两端连在相连的两块不同的骨上面。 12. C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自然界分布的霉菌,受潮的粮食、衣物上出现的许多长毛是霉菌。 13. C 【解析】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 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14. C 【解析】 试题分析: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蜂群中的蜂王由工蜂喂养,表明分工明确,属于社 会行为, ①③④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属于不属于社会行为。 考点: 社会行为的特征。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 动物的社会行为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掌握。 15. C 【解析】鸟类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伴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 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正是形象的描写了鸟类的繁殖。 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 16. A 【解析】 试题分析:鱼类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鳞片,减少游泳时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判断向前游动。 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但它的另外一种感觉器官 — 侧线很发达,鱼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里与海良博斗,并能准确地发现障碍物,确定正确的方向,这些本领十分奇特,科学研究表明,这些行为是鱼类使用身体上向的侧线完成的,从 鱼体的外面可以看到,这就是在鱼体两侧的由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线条,这些小孔称侧线管孔,小孔分布在一些鳞片上,小孔下面互相连通,形成侧线管,管中充满粘液,外界水流的刺激经过鳞片上的侧线管孔传达到侧线管中的感觉细胞,可以产生兴奋、兴奋。20xx-20xx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3
相关推荐
2、水量高、高湿、多雨条件下存活长,最适温度为30一般酸性土壤发病重。 三、无公害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防治青枯病的最佳方法之一,如新芋 4 号等较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种薯繁育体系。 选留未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进行繁育种薯,利用脱毒技术繁殖原原种等,都会遏止青枯病的发生。 3、合理轮作。 青枯病是土传性病害,应大力提倡与非寄主植物实行 2以上的轮作。 不施带病菌肥料
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10分) 菌和真菌,经常需要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培养它们,过程如下: ( 1) 配制培养基;( 2)高温灭菌;( 3) ,即将少量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 4) 培养,细菌和真菌就会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这叫。 ,这些孔洞是 发面过程中由酵母菌经过_________作用产生
2、方式:解决玉米遮光问题,可采用二比二种植方式,即马铃薯和玉米各二行,行距均为三十厘米,每幅一百二十厘米宽,马铃薯株距二十厘米,马铃薯和玉米密度为每亩三千七百株。 对于高秆玉米可用三比二种植方式,即三行玉米二行马铃薯,玉米行距四十厘米、株距三十厘米,马铃薯行距六十厘米、株距二十厘米,马铃薯与玉米的行距三十厘米,每一幅宽二百厘米,马铃薯和玉米密度为每亩三千三百三十三株。
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即可解答本题.此题的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也没有生命. 13.下列不能用化石提供证据的事实是( ) A.各种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现代生物是由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 B.生物由低等向高等发展 C.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许多生物 D.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考点】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分析】 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 解答】 解: A
2、旬至 2 月上旬播种。 1 公斤种薯切块 40 块左右,切好后待自然愈伤 23 天即可播种。 每畦种 3 行,行距 60 厘米,株距 20 厘米,亩栽 5500 株左右,亩角种量 125150 公斤。 播种时在畦面上按行株距,均匀摆放薯块,做到芽眼朝上,薯块与土壤要密接,薯块上方覆盖 56 厘米厚的碎稻草。 覆草标准以撒后从上往下看不露薯块为妥,以防止马铃薯表皮发青。 如要提早商品薯上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