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选修6物质的制备综合检测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__________。 (4)由图 ⑧ 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锥形瓶中加入 NaClO、 NaCl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加入某种试剂,利用图 ⑧ 所示实验装置可验证在酸性条件下, ClO- 、 Cl Fe3+ 的氧 化性强弱。 则: 烧杯中加入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 有危险, ② 中托盘天平不能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④ 应该用 10 mL量筒量取, ⑤中若沉淀由白色变为浅黄色,则可证明 AgCl的溶度积大于 AgBr。 (2)左面 Fe 电极为正极, H+ 在该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右面 Fe 电极为负极,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3)由于乙醇和乙酸都易挥发,因而有部分混在产品中,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另外,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4)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由锥形瓶中有气泡,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现象 可知:硫酸酸性最强,碳酸次之,硅酸最弱。 (5)NaClO、 NaCl 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是酸性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 Cl2, Cl2可将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氧化为棕黄色的铁盐溶液。 答案: (1)③⑤ (2)2H+ + 2e- ===H2↑ Fe- 2e- ===Fe2+ (3)① 溶解乙醇; ② 中和乙酸; ③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4)酸性强弱顺序为:硫酸>碳酸>硅酸 (5)FeCl2溶液 (或 FeSO4溶液 ) Cl- + ClO- + 2H+ ===Cl2↑ + H2O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17. (10分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制取纯 Na2CO3溶液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大理石 B.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三名同学设计的制备实验方案的反应流程分别如下: 甲: NaOH 溶液 ―― →CO2 Na2CO3溶液 乙: NaOH 溶液 ―― →CO2① NaHCO3溶液 ―― →加热蒸干灼烧 ② Na2CO3固体 ―― →H2O Na2CO3溶液 丙: NaOH 溶液 ―― →CO2③ NaHCO3溶液 ―― →NaOH溶液④ Na2CO3溶液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指出甲、乙两方案的主要缺点: 甲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丙方案制取纯 Na2CO3溶液,其实验的关键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反应 ② 所得的 Na2CO3固体中混有未分解的 NaHCO3。 乙同学选择澄清石灰水测定其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他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________(填 “ 能 ” 或 “ 不能 ” )。 若能,请说明计算所需的数据;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计实验应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原则。 NaOH与少量 CO2反应生成 Na2CO3,与足量 CO2反应生成 NaHCO3,甲方案不易得到纯 Na2CO3溶液。 乙方案经过溶液 → 固体 → 溶液等过程,过于繁琐。 丙方案巧妙利用两等份 NaOH 溶液,向其中一份中通入过量 CO2,使其转化为 NaHCO3,再将两份混合,因发生反应: NaOH +NaHCO3===Na2CO3+ H2O 而生成纯净的 Na2CO3溶液。 答案: (1)CO2的通入量不易控制 过程繁琐,操作复杂 (2)反应 ③ 应充分进行,反应 ③ 与 ④ 所用 NaOH 溶液的体积应相等 (3)能 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 18. (11 分 )孔雀石主要含 Cu2(OH)2CO3,还含少量 Fe、 Si 的化合物。 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 料制备 CuSO45H2O 及 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 A 中的金属离子有 C。鲁科版化学选修6物质的制备综合检测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另一个因素是。 9.第一电离能 I1; 态电 性基态原子失去 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 正离子所需要的 叫做第一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 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 10.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 ,表明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 ,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11. 将下列原子按电负性降低的次序排列,并解释理由: As
( ) A、 B、 C、 D、 10. 在原子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A 质子数=核电荷数 B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C 质子数 ≠中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1. 许多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得出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结论的科学家是 ,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 , 至海带完全成灰 , 停止加热 , 冷却。 ④ 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 ,再向烧杯中加入 10 mL 蒸馏水 , 搅拌 , 煮沸 2~ 3 min, 使可溶物溶解 , 过滤。 ⑤ 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 , 再加入约 1 mL H2O2溶液 , 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步骤 ① 中也可以用水洗涤除去海带表面的附着物 B. 步骤 ④
冰 B.金刚石、 碳化硅、晶体硅 C.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 D.二氧化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13. 氯化钠属于 晶体,二氧化硅属于 晶体, NaCl和 SiO2并不代表它们的 式,只能表示组成晶体的各种微粒的。 14.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 ,含有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 ,其中最小的环上有 (填数字 )个碳原子 ,每个碳原子上的任意两个 C—C键的夹角都 是 (填角度 ). 15.
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 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 B. PCl3分子中的 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C. 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 D. PCl3是非极性分子 ( ) A. NH3 B. H2O C. Ca2+ D. NH4+ ( ) A.每个碳原子的 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
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PCl3 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 B. PCl3 分子中的 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C. PCl3 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 D. PCl3 是非极性分子 ( ) A. NH3 B. H2O C. Ca2+ D. NH4+ 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 ) A.每个碳原子的 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