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1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同步测试1内容摘要:

性依次减弱;其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将各选项比较得 B不正确。 答案: B 3.实验室中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溴化银保存在棕色瓶中 B.液溴以少量水封后用橡皮塞塞紧 C.碘保存于细口玻璃瓶中 D.新制氯水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解析: 溴化银和氯水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液溴易挥发,应加少量水液封保存,另外溴能腐蚀橡胶;固体应盛放在广口瓶中,而液体应盛放在细口瓶中。 答案: A 4.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Cl Br2分别与 H2反应 比较 Cl Br2的非金属性强弱 B Cl S 分别与 Fe 反应 比较 Cl S 的氧化性强弱 C 测定相同浓度的 Na2CO Na2SO4两溶液的 pH 比较碳酸、硫酸的稳定性强弱 D 测定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两溶液的导电性 比较盐酸、醋酸的酸性强弱 解析: 含氧酸的稳定性与其盐溶液 pH间不存在关系,不能通过测其盐的 pH而比较不同盐对应含氧酸的稳定性强弱, 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5.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碘易升华,所以要保存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 B.液溴应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能使淀粉碘化钾湿润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D.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解析: 此题是考查有关卤素实验的题目。 由保存方法上应知道,液溴保存 B 项是对的,因液溴挥发,水封可减缓挥发。 溴水、 氯水要放在玻璃塞的棕色瓶中,防止见光和腐蚀橡胶塞。 碘片要放在玻璃塞瓶中密闭存放以防挥发升华,但禁止用铁盖,因碘易与铁反应。 氢氟酸要存于塑料瓶中以防止腐蚀玻璃。 综上可知 A不正确;淀粉碘化钾试纸 (湿润 )变蓝是因为待测气体将碘化钾氧化产生碘单质,与淀粉作用变蓝色,所以能使碘化钾氧化的都有此现象,如臭氧、溴蒸气等,所以淀粉碘化钾试纸不是专用试纸。 C 项不正确;萃取 碘水里的碘选用萃取剂主要应考虑到:其一萃取液与水不互溶 (当然密度不能与水相同才便于分 层 );其二碘在萃取液中的溶解性比水中的大得多;其三萃取液应易挥发,以便 得到固体碘。 酒精与水无限互溶不符合萃取剂选用原则, D项不正确。 答案: B 6.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是 ( ) A. F Cl Br 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B. HF、 HCl、 HBr、 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D. NaF、 NaCl、 NaBr、 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解析: 卤素单质属于分子晶体 ,其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 力的大小与化学键无关;C、 D项涉及的物质分别属于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它们熔、沸点的高低由化学键的强弱决定; B项物质的稳定性 由化学键的强弱决定。 答案: A 7.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可发生反应: 2KClO3+ I2===2KIO3+ Cl2,由此可推断下列相应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 性: ICl B.还原性: I2Cl2 C.氧化性: KClO3KIO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解析: 本题主要考 查考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理解。 在 2KClO3+ I2===2KIO3+ Cl2的反应中, KClO3为氧化剂, I2为还原剂, KIO3为氧化产物, Cl2为还原产物,由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氧化性 KClO3KIO3, C正确;还原性 I2Cl2, B正确;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正确; A错。 答案: A 8.某些金属卤化物可以跟其卤素反应,如 KI+ I2 KI3,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将氯气通入 KI3液中, I-3的浓度不会发生变化 B. I-3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I-3 I2+ I- C.配制碘水时加入 KI 增大 I2的溶解度 D.在 KI3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变蓝色 解析 :通入氯气后发生反应: Cl2+ 2I- ===2Cl- + I2,使 I- 浓度减少,平衡向左移动, I-3的浓度减少, A 不正确;根据反应 KI+ I2 KI3知, I-3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I-3 I2+ I- , B正确;配制碘水时加入 KI 可以增加 I- 的浓度,使平衡向右移动,导致 I2的溶解度增大, C正确;由于在 KI3溶液中存在 I-3 I2+ I- 的平衡,即存在单质碘,在 KI3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变蓝色, D正确。 答案 : A 9.在 AlCl3和 FeCl3混合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 KI溶液,再加入 足量的 Na2S溶液,所得到的沉淀物是 ( ) A. Fe(OH) Al(OH)3 B. Al(OH) I2 C. Fe2S I2 D. FeS、 S、 Al(OH)3 解析: 氧化性 Fe3+ I2S,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相当于 2FeCl3+ Na2S===2FeCl2+2NaCl+ S↓ ,而后 Na2S 分别与 FeCl2和 AlCl3发生复分解反应和双水解反应生成 FeS 和 Al(OH)3。 答案: D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共热 : MnO2+ 4H+ + 2Cl- =====△ Mn2+ + Cl2↑ + 2H2O B. 溴化亚铁中通入少量的氯气 : 2Fe2+ + 4Br- + 3Cl2===2Fe3+ + 2Br2+ 6Cl- C.氟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 : F2+ 2I- ===2F- + I2 D. 氯气与水反应 : Cl2+ H2O 2H+ + Cl- + ClO- 解析 :溴化亚铁中含有 Fe2+ 和 Br- ,且还原性 Fe2+ Br- ,当通入少量的氯气时,氯气只能把 Fe2+ 氧化为 Fe3+ ,其离子方程式为 2Fe2+ + Cl2===2Fe3+ + 2Cl- , B不正确;氟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氟气与水 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F2+ 2H2O===4HF+ O2, C不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 HClO 是弱酸,应写分子式,其离子方程式为 Cl2+ H2O H+ + Cl-+ HClO, D不正确。 答案 : A 11. 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曾误将溴认为是氯化碘 (ICl)。 事实上都是深红棕色液体的氯化碘与溴也极为相似,下列有关它们的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固体都属于分子晶体 B.它们的熔、沸点相近 C.等物质的量的 ICl 和 Br2可氧化等量的 SO2 D.它们与水的反应,均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ICl和 H2O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 : D 12.有关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 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用氯气制漂白粉是为了得到易贮存的漂白剂 解析: 液氯、氯水都是液体,前者是纯氯,后者是氯与水的混合物,时间延长氯水中还逐渐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分子渐少,氯离子渐多。 如果再有光照,因次氯酸分解,出现氧气和更多盐酸。 氯与水的反应是氯分子中氯原子间发生的自身氧化还原,即歧化反应,水虽然是反应物,却未参加氧化还原。 A、 C不正确。 烟是分散在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雾是分散在气体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