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球形,平滑。 菌核萌发后长出子囊盘,子囊盘出土后呈喇叭状,盘内有呈棍棒形的子囊,囊内含有呈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单胞,排列一行。 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 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菌核萌发,出土后形成子囊盘,盘内产生子囊,子囊弹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 侵染芹菜发病后,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接触传播,进行再侵染。 )温湿度菌核病在比较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适温为 5最适温度是15左右,菌核在 505 分钟即死亡。 相对湿度达 85%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 (2)栽培条件连作地发病严重,与黄瓜、番茄连作的地块发病也重,因为同属一个菌源。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发病较重,下雨多或浇水多、种植过密或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大,发病重。 管理差,不除草、不深耕,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弱,或不清洁田园的地,发病也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