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上醉翁亭记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15.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 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16.翻译下列句子。 ( 4分) (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7.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 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 2分) (一) (10分 ) 14.( 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命名(本题 2分。 每小题 1分) 15.既 得 斯 泉 / 于 山 谷 之 间(本题 1分) 16.( 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 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本题 4分。 每小题 2分,译错 1处扣 1分,扣完为止) 17.与民共乐(本题 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 1分) 2020河南 读下文,完成 1720 题。 (共 8分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容从也。 树林阴嬉鸿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港而乐,而不知大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理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2分 )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从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 2分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 19文中用 —————— 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 ——— —— (2分 ) 20 太守之乐其乐 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 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一种是 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你的看法是什么 ?说说理由。 ( 2分) 17 (1)跟随 (或 :跟从随从 )(1分 ) (2)离开 (1分 )(共 2分 ) 18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 述以文 l分,全句大意 1分。 共 2分 ) 19禽鸟之乐 (1分 )太守之乐 (1分 )(共 2分 ) 20 (观点 1分,理由 l分。 共 2分 ) 2020潍坊 五、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 1821题。 ( 14 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 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 汉宋卷》,有删节)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4分)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醋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①醒能述以文 ②其节见于艰危 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①泉香而酒洌 ②食之末必不佳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 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21.欧阳修的 为人 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 4分) 1①小孩子 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1 A 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2《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 ;《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2020年中考《醉翁亭记》汇编 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8~ 21题。 (13分 )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选自《岳阳楼记》 )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 ) 18.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每题 1分,共 4分 ) (1)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日出而林霏开: (4)佳木秀而繁阴: 19.请从 (甲 )(乙 )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 (甲 ) (乙 ) 20.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 2分,共 4分 ) (1)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 (2)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21. (甲 )写登楼所见, (乙 )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3分 ) 18. (每小题 1分,共 4分 ) (1)日光 (2)景象 (3)散 (或“散开” ) (4)发荣滋长 19. (每个 1分,共 2分 ) (甲 ):“浩浩汤汤”或“气象。 万千” (乙 ):“水落石出” 20. (每题 2 分,共 4 分 )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1.① (甲 )文是写水景, (乙 )文是写山景 }; ② (甲 )文写了朝暮之景, (乙 )文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 (甲 )文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 (乙 )文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对 1点给 1. 5分,答对 2点给满分 ) 2020安徽芜湖 (三)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 ①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 ②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 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 ③ 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 ④ 之事也。 遂书以 名 . 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 ②掇:拾 取,采取。 ③上:皇上。 ④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 秀 . 而繁阴。 秀: ②遂书以 名 . 其亭焉。 名: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2.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用文中词语回答) 23.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2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20.①滋长 ②命名 21.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 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22.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23.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24.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 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异:乙文用散句描写。 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 味。 2020安徽 四、( 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3分) ( 1)悉如外人 悉: ( 2)无论魏晋 无论: ( 3)临溪而渔 渔: 17.翻译下面句子。 ( 4分) (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 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 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 4分) 16.( 3 分)( 1)“全”或 “都” (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 3)钓鱼 (每小题 1分) 17.( 4分)( 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每小题 2分) 18.( 4分)世外桃源 与民同 乐 (各 2分) 19.( 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20辽宁 (一 )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9—— 12题。 (16分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 . 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 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鲁教版八上醉翁亭记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A.汗血马 B.佛经 C.自鸣钟 D.旗袍 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相距( B ) A. 209年 B. 210年 C. 211年 D. 212年 6.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 友好往来有多少年历史( C ) A. 2 100年 B. 1900年 C. 1800年 D. 1700年 7.( 2020年,湖南郴州)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后果是( ) A.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
”句与杜甫 (望岳 )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 (其三 )》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9.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
策: 马鞭子。 (3 分 ) A.“千里马 ”比喻人才, “伯乐 ”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 “其真不知马也 ”。 C. 作者借 “千里马 ”不遇 “伯乐 ”的遭遇 ,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答案 : BDD 《马说》中考试题一 2020 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三、 文言文阅读( 22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19—26 题。
云南一省就有 3000 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全省夏粮将因灾减产一半以上,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 亿元。 西南大旱警示我们( ) ①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②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③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成为中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保护资源、节能降耗迫在眉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某校八年级三班围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召开讨论会。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