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名细菌性枯萎病、青巢病。 春番茄 56 月、夏秋番茄 811 月为发病盛期。 苗期开始染病,一般初果后发病严重。 发病初期,顶端叶片白天萎蔫下垂,傍晚恢复,晴天气温高时,病株 23 天内便全株凋萎死亡,而植株仍保持绿色,故称青枯病。 染病植株的茎下部表皮粗糙,易萌发不定根,根颈部横切面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髓部变褐腐烂,轻轻挤压有污浊菌液溢出。 择抗病品种。 实行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轮作 5 年以上,最好实行水旱轮作。 加强栽培管理。 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海边盐碱地或新垦山坡地,青枯病较少发生。 整地深沟高畦,以利于排水。 偏酸性土壤在整地时每亩撒施石灰 150200 千克,并立即翻入土中,可调节土壤酸碱度,抑制病菌生长。 农事耕作时,注意不要伤根。 药剂防治。 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将根系周围土壤搬走,病穴及周围撒施石灰,或灌注 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 20%的石灰水,封锁病区以防病菌蔓延。 此外,可用 200 毫克/升的链霉素喷淋根颈部,每 710 天 1 次,连续34 次。 也可用 1:1:150 倍波尔多液,或 30%氧氯化铜 800 倍液,或胶氨铜250300 倍液灌根,每 710 天 1 次,发病前则可用 70% 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每 710 天喷根颈周围 1 次,连续 4 次以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