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xx-20xx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H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数量将会增加 D.曲线 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最终相对稳定 24.在一片约 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 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 第二次捕获了 33只大山雀,其中有 5只是有标记的。 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 (只 /hm2)约为( ) A.略大于 165 B.略小于 165 C.略大于 5 D.略小于 5 25.下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则该种群的个体数与年龄组成的关系将变化为 ( ) 26.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 —— 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 (λ )曲线 (λ = t月种群数量 /(t- 1)月种群数量 )。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 1年至第 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第 4年初至第 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 C.第 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 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 6年末达到 K值 , 错误 . . 的是 ( ) ,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8.某池塘中, 某种成年鱼生 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 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 . . 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是共生关系 ,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也存在竞争关系 3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1.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a肯定是生产者, 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a→ b→ c构成一条食物链 C. a与 b、 b与 c为捕食关系 D. a与 c为竞争关系 ,若 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109kJ, 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108kJ.从理论上计算, A储存的总能量 最少 . . 为( ) A、 107kJ B、 107kJ C、 107kJ D、 107kJ 33.下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 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 不可能 . . . 的是 ( )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 86 12 B.甲、乙两种群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 D.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 不正确 . . . 的是 (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 C.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 D.能量流动的载体是各种有机物 35.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 不正确 . . . 的 是( ) A. 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 B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 A和 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36.一位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用“敌草隆” (一种除草剂 )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 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 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向 a、 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 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 b的基本不变 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比用 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D.再增加 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