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2内容摘要:

了 20 世纪初,还有 1000 多平方公里的水域。 瑞典探险家斯文在 20 世纪 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在回国后写的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中写道:“罗布泊像仙湖,水面像一面镜子一样” ③ 那么,罗布泊的“泊”怎么不见了。 ④ 问题出在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全长 1321 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内陆河。 到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出现了四个“盲目”:盲目开垦耕地灌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四个“盲目”把塔里木河的水吸去了大部,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六十年代的 1321 公里萎缩到不足 1000 公里, 320 公里的河道干涸了。 河岸两边的五万亩耕地受到了威胁。 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 此后,这里的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不断向湖中心推进。 20 多年前,曾是“一望草湖,村舍不断,缩芦为室,水鸟群飞”的台特马湖,成了新的荒漠,而罗布泊也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合成一体。 活人走进去,就很难走出来。 ⑤ 塔里木河的干涸,导致了罗布泊的消失。 到头来,罗布泊也无情地报复了人类。 斯文当时看到的水面像镜子一样的“仙湖”已不复存在,人们见到的是不时而来的 滚滚沙漠风暴,一片昏天黑地,飞沙走石,沙石的撞击声如急雨降临,沙流像一条黄龙一样在地面上滚翻,地上突然冒出了许多飞动的白气流,顷刻间,平地堆起了一座沙丘。 彭加木很可能就葬身于沙丘之中。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幕。 ⑥ 生态平衡,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它存在着,人们不觉得什么;但是,你破坏了它,只是一点点,也许依然不觉得什么,大自然还是宽容的;但是,如果破坏程度到了天地为之不容的地步,大自然就要变脸,就要翻脸不认为,对你不客气。 它咆哮起来,山河变色,天地呜咽,飞沙走石,寸草不生,洪波接天,赤 地千里,它将要从人们手里夺回被侵吞的一切。 到那时,急功近利者就悔之晚矣。 但是,欠帐总是要还的,要连本加利地还。 当然,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损失可以少得多。 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 3 分) 2.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请用“ //”标出。 ( 3 分) ①②③④ ⑤ ⑥ 3. 罗布泊的“泊”不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当“仙湖”不复存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什么情景。 ( 4 分) 4. 在第①段中画线部分 彭加木、余纯顺不幸遇难的事例能否删去其中一个。 为什么。 ( 3分) 5. 第②段中 引用斯文的话起什么作用。 ( 3 分) 6.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标题中的“悲剧”究竟指什么。 ( 4 分) (三)( 13 分) 书海茫茫 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 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湿沌之中。 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 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泄漏,生 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 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 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 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